(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4日電)3名年逾50歲的華梵大學熟齡學生和20歲出頭的大學生,組成花甲少年的組合,其中2人還是母子檔,4人攜手創新共學並舉辦書畫作品展,讓花鳥、蟲草、山水、人物等創作躍然紙上。
華梵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華梵推動創新共學計畫,許多學生在此制度激勵下,主動尋找學習夥伴,組成團隊提出計畫,經學校審核通過後可獲頒獎助學金,並培養創新實作能力。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系學生王力紅、司徒會中、路麗珠以及美術與文創系學生詹春秋等4人,共同推出創新共學成果,於華梵文物館舉行「大崙山四季繁華」書畫作品展。
除了司徒會中為高中應屆畢業直接考上華梵的學生,其他3人都是年逾50歲的熟齡學生,其中王力紅又是司徒會中的母親,這4人組成「花甲少年」與「母子檔」共學的有趣組合。
華梵大學提到,鑽研宋代宮廷畫超過30年的知名藝術家王力紅,與先生司徒錦鷹均是兩岸知名畫家,兩人陪著欲報考華梵佛藝系的兒子到校參觀時,王力紅一眼愛上這個環境,又聽聞可透過單獨招生管道「帶藝入學」,便決定重返校園,與兒子成為同班同學,一起上課進修。
王力紅分享,從感情上來說,她學了佛法,開始畫佛畫,但衝擊最大的則是技法,以前她的畫風富麗堂皇,注重結構與裝飾性,現在講究密與疏的融合,畫風更精緻與注重意境,也貼近時代感,在色彩與材質上都有所改變。
同樣參與創作的學生路麗珠剛過65歲生日,之前從事醫護管理工作的她,4年前到華梵念書,並搬進學校與年輕同學一起住宿,體驗各種有趣課程,此次不僅展出拿手的山水畫,還嘗試水彩小品創作。
參與創作的美術系學生詹春秋熱衷公益,1月曾帶一票熟齡同學回九份老家,舉辦寫春聯、畫版畫的街頭活動,吸引許多遊客和外國人參加。她提到,自己原是美術素人,在華梵學習3年後,現在還能舉辦展覽,未來將持續在校外舉辦藝術與公益活動,讓大眾知道熟齡上大學的價值。(編輯:吳素柔)1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