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5日電)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已開始衝擊自家豬肉出口。美國農業部24日的數據顯示,中國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的採購訂單。美媒指這是202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豬肉訂單取消事例。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據美國農業部在中美關稅交鋒後公布的首週銷售資料,截至17日的前一週,中國計畫採購的美國豬肉數量減少了1.2萬噸,使得當週總銷量降至5800噸。這是今年以來報告的最低單週交貨量,較前一週下降72%。
報導引述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市場正在觀察中國減少採購究竟是偶發情況還是一種趨勢,若這種趨勢持續,美國農產品價格將承壓。
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從美國進口41.6萬噸豬肉,占中國豬肉進口總量的18%;中國去年是美國第三大豬肉市場,僅次於墨西哥和日本,美國也是中國的第三大肉類供應國,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
外電預計,關稅會導致全球最大的豬肉進口國中國轉向巴西等國家購買更多的豬肉,美國豬肉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將下降。
報導引述中國某養殖企業負責人表示,受關稅影響,美國豬肉進口成本將顯著增加,在中國失去價格優勢;而中國豬肉市場因飼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價格也會有一定的浮動,但中國會透過投放儲備肉等措施緩解國內豬肉供應壓力,價格整體漲幅有限。
此外,中國自身就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豬肉供應預計不會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中國豬肉供應量占全球供應量的50%左右,約5700萬噸。美國以1200萬噸的供應量位居第三,占全球供應量的11%。
有分析認為,鑒於中國肉類供應以自產為主,進口量減少加上飼料原料價格短期上漲導致養殖成本抬升,短期內反而可能對中國生豬市場產生一定提振作用。(編輯:周慧盈)1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