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5日專電)柯伯吉正式出任國防部次長以來,已陸續會晤印度及澳洲官員,他近日接獲擬定國家國防戰略的任務,並須於8月31日遞交最終版草案。這份戰略將以美媒曝光、著重遏制中國奪台行動的「臨時國防戰略指導」為框架。
根據美國國防部新聞稿,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已正式任命主導政策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著手制定2025年國家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赫格塞斯日前於備忘錄中寫道,為推動總統川普「美國優先」和「和平要靠實力」的緊急行動,國家國防戰略流程將立即啟動,以2025年臨時國防戰略指導為基礎。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3月底報導,這項臨時指導方針特別的地方在於,把台灣遭入侵視為唯一必須優先考量的情境,重要性高於其他潛在危險;重新調整龐大美軍架構,並轉向印太地區。
華郵指出,五角大廈有關台灣的「拒止性防禦」(denial defense)新指導方針包括透過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及增加陸軍、特種部隊駐軍,相關內容也呼籲強化美軍在印太駐軍地點的防衛,建立儲備物資庫存及改善後勤。
臨時方針雖然強調支持遏阻中國犯台,但也提及「施壓」台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與柯伯吉向來的想法一致。
指導方針另指出,由於人力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施壓歐洲、中東及東亞盟友提升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及伊朗威脅的重責大任。
內政方面,指導方針要求軍隊在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販運上承擔更直接的責任。
美國2022年的國家國防戰略要求軍隊具備同時打贏2場戰爭的能力,2024年國家國防戰略委員會呼籲「建構多戰區部隊」,主張美軍及其盟友必須能夠「保衛本土並同時因應印太、歐洲及中東的威脅」。
但柯伯吉認為,美軍其實只能打一場戰爭,因此國防部應準備好將戰略重心從中國以外的區域,特別是中東及歐洲逐步淡出,以使美國的戰略目標與資源相匹配。
他3月在人事聽證會上表示:「我們的軍隊沒有足夠的能力對抗4個對手。」8月出爐的新版國家戰略草案預料將呈現上述立場。(編輯:張芷瑄)1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