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1日電)台灣半導體歷史紀錄片「造山者」接連在台北和新竹舉辦首映會,今天新竹場的首映會共有約250名產官學界人士參加。台積電前副董事長曾繁城表示,過去是只要努力做就一定會成功,擔心未來怎麼在平衡穩定環境下持續進步。
「造山者」是導演蕭菊貞耗時5年,訪問超過80位第1代和年輕半導體工程師,製作而成的紀錄片。全片由探尋已消失的南陽街40號小欣欣豆漿店展開,紀錄著潘文淵博士為台灣擬定發展半導體計畫、一群工程師遠赴美國RCA接受技轉,成立聯電、台積電及世界先進,造就今天世界矚目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
蕭菊貞說,拍攝的5年過程中,受訪的非揮發性記憶體發明人施敏和聯電首任總經理杜俊元等人相繼去世,拍紀錄片就是跟時間賽跑。
蕭菊貞表示,首映只是發表,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以及不是科技領域的人,能夠看到這部電影並知道這段歷史,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同島一命,要一起面對未來,向未來挑戰。
造山者製作人陳添順說,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是希望讓更多年輕人,知道當初前輩怎樣突破國際困境,把半導體種子在台灣發芽長大,現在是要報恩的時候,不只要讓更多台灣年輕人知道,更要到國際去發聲,讓大家知道台灣不是偷走美國的晶片,是自己在本土一步一腳印做出來的。
陳添順表示,希望造山者這部影片可以到奧斯卡,到美國、歐洲、日本,讓台灣的聲音被看見,故事可以被傳誦。
造山者製作人蔣顯斌說,這部片紀錄跨世代的集體工程,是向過去致敬、向未來發問的行動,現在的這代人很多受惠其中,但未必真正認識它,越認識這座山長什麼樣,知道站在怎樣山上,更知道下一步往哪裡走。
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表示,原本以為是拍個歷史,應該有結尾,結果發現不是,發現問題更多,挑戰更多,希望年輕工程師或學生能夠繼續努力。
曾繁城說,他一輩子都在半導體業,自1972年開始加入到現在,期間還找了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和台積電前研發大將林本堅來台。
曾繁城表示,台積電直到抓住蘋果(Apple)iPhone處理器代工的機會,才算打進國際市場,雖然資本壓力很大,不過只要努力做就一定能夠成功,如今台積電已成為地緣政治策略家兵家必爭之地,擔心未來怎麼在平衡穩定的環境下持續進步。
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敦泰董事長胡正大、聯電前副董事長宣明智、帆宣總經理林育業、漢民副董事長許金榮等人皆出席參加造山者新竹首映會。(編輯:黃國倫)1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