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2日電)英國學者尼布利特今天於論壇表示,川普2.0將地緣政治進一步推升至新冷戰情勢,考量其中不確定性與挑戰,台灣應深化與「七大工業國」的經貿連結,而亞太國家需提升自身與集體韌性。
第3屆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國際論壇下午登場,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前所長尼布利特(Robin Niblett)以「美中新冷戰,亞太如何突圍」為題發表演說,強調美中對抗的新冷戰成形,台灣須率先建立創新韌性的榜樣,以維持安全與繁榮。
尼布利特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掌白宮,將地緣政治進一步推升至新冷戰情勢,美中將彼此視為對自身政體的威脅。中國相信台灣正被作為對抗中共的「民主導彈」(missile of democracy),因此台灣不僅是美中地緣政治對抗的一環,也是兩國意識形態對抗的一部分。
尼布利特提到,台灣位處第一島鏈中心,防止中國擴張,而美國企圖透過經濟手段控制中國崛起,中國若想維持其世界最大出口國的地位,須突破貫穿韓國到菲律賓的第一島鏈。
尼布利特認為,川普不像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重視盟友,認為盟友在佔美國便宜,「事實上,最好濫用友盟關係」,因為盟友需要美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以及美國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尼布利特直言,川普的做法是要製造盟友的風險,尤其是台灣;考量川普政權的不確定性與挑戰,台灣應深化與「七大工業國(G7)」的經貿連結,甚至比台美關係還深。
尼布利特說,台灣的未來與其他民主國家同在,而這些國家依賴美國的安全保障,因此與七大工業國深化經貿、商業關係對台灣未來至關重要,他特別點名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以及澳洲。
應對新冷戰挑戰,尼布利特提出三對策,首先,亞太國家須更具韌性,提升國防預算不代表要買最大、最貴的軍武,而是要有能力建立應對混合戰法的混合韌性,其中能源韌性不僅止於多元化,而是更具韌性的能源系統,兩者都在俄烏戰爭得到驗證。
尼布利特表示,第二,提升集體韌性,亞太目前仍沒有如北約、歐盟的軍事指揮系統,同時提升與各區域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第三則是審慎思考與美國的關係;但他也提醒,美國終將再次依賴盟友,單靠美國無法與中俄對抗。(編輯:謝佳珍)1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