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紐時:關稅戰休兵凸顯川普施壓策略侷限性

(中央社華盛頓1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中宣布大幅調降對彼此商品的高關稅。紐約時報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一個多月內祭出三位數關稅又撤回,再次凸顯他施壓策略的侷限性-未能迫使北京讓步,反而擾亂全球貿易。

美中12日發表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國銷美商品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銷中商品關稅從125%降至10%,為期90天。調降關稅後,美中將建立對話機制討論經貿關係。

川普政府4月初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拉高至145%,導致美中貿易大幅停擺。企業被迫在全球重新調整供應鏈,減少自中國進口,轉向越南、墨西哥等其他地方,也迫使部分中國工廠關閉、一些美國進口商瀕臨破產。

這些關稅最終證明對美國企業的損害讓川普難以承受。短短幾週行政部門就表示,川普對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中國所施加的關稅已難以為繼,並正設法予以調降。

世界頭兩大經濟體的美中於5月10、11日這個週末在日內瓦舉行貿易談判後達成共識,對彼此商品加徵關稅的降幅超過許多分析師預期。

紐時直言,兩國後續談判能達成何種協議仍待觀察。但週末的會談及過去一個月的關稅混戰,除讓中國承諾繼續對話外,似未能換來任何實質讓步。這引發外界質疑這場折騰是否值得,畢竟這段期間美國企業紛紛取消對中國的訂單、暫緩業務擴張並警告價格將上漲。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這次在日內瓦的協議幾等同美國徹底退讓,徒然證明習近平選擇強硬回擊是正確決定。」

紐時認為,透過所謂對等關稅與對中關稅極大化,以「交易的藝術」聞名的川普採取製造貿易危機、以期迅速換取經濟讓步的策略。但面對實力相當、甚至傷害承受力更高的經濟強國時,川普選擇退讓,宣稱讓中國願意跟他上談判桌就已是勝利。

在美國這一邊,官員們表示他們基本上都不想或無意執行川普為美國設定的這條會導致美中經濟全面脫鉤的關稅路線。

除互課報復性關稅外,美國製造業尤其擔心中國對關鍵礦產與磁鐵的出口限制。儘管中國今年4月對美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21%,但對東南亞的出口卻激增21%,顯示中國正透過其他管道維持出口動能。

貿易專家警告,90天是個非常短暫的窗口,難以在美中國之間眾多貿易爭端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包括北京不斷擴大的對美貿易順差。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3個月對於處理美中之間仍懸而未決的一系列棘手貿易問題實在太短,這些問題包括中國的產能過剩、對本國企業過度補貼及透過第三地轉運出口至美國等,「類似談判通常需要超過一年」。

彭博(Bloomberg News)標題「習近平強硬奏效 川普滿足中國多項貿易要求」的報導指出,習近平堅守立場不向川普屈服,如今看來似乎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報導指出,協議調降關稅的幅度超出中國國內預期,幾乎滿足北京全部核心訴求。若不計川普2、3月就芬太尼問題對中國所課的20%關稅,川普等於讓頭號競爭對手享有與長年盟友英國相同的10%關稅稅率。

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的共同創辦人麥卡佛(Trey McArver)說:「這可謂中國所能期望的最佳結果—美國讓步了,日後這將使中方在任何談判更有信心,自認與美國的任何談判都有籌碼。」

智庫蘭德公司(RAND)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迪皮波(Gerard DiPippo)說:「得出的教訓是經濟實力很重要。對北京而言這是一次戰略上的驗證,也讓習近平強調聚焦製造業和自力更生的政策更難被反駁,至少從經濟安全角度來看是如此。」(譯者:陳亦偉)1140513

Related Posts

1 of 3,338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