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3日電)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天就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舉行公聽會。朝野推薦出席的學者專家相互攻防,包括大法官被提名人,也是院長被提名人的蔡秋明出身檢方,是否適任的問題。學者也希望立委審查時,著重被提名人對於司法改革、司法過勞等重要議題的見解與具體作為。
總統府今年3月公布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並將總統提名咨文送到立法院,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其中大法官並為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是現任台灣高等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大法官並為副院長被提名人蘇素娥,是現任最高法院法官。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上午舉行「行使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同意權案」公聽會,多位學者專家受邀出席發表看法,供立委審查參考。7月25日立法院將行使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
率先發言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推薦學者專家、東海大學退休教授林騰鷂以「喚起民眾護憲政,春蠶到死絲方盡」為題,認為總統賴清德濫用總統權力,違反憲法忠誠義務、破壞審檢分立原則,賴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不應該獲得國會的同意。
林騰鷂說,這次賴總統提名一個只任一、二審檢察署主任檢察官的蔡秋明擔任司法院長,顛倒檢察官應受法官指揮、節制的司法天理,這種濫用總統權力的惡行,應該受到人民的譴責。
國民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說,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中有3位學者、2位法官、2位檢察官,若全數通過,加上現在的8位大法官,未來就會變成6位學者、5位法官、3位檢察官、1位律師,這樣的結構看起來蠻多元的,值得肯定,但在6位學者中,有5位是留德背景。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黃銘輝說,在人事提名與審查上,要盡量拋棄政黨競爭、共同為國舉才;提名名單中有一半以上是女性,他給予高度肯定。
黃銘輝說,立法院未來審查這些被提名人時,建議爬梳其過往實際辦理的指標性案件,對於人權、司法有無具體貢獻,也希望執政黨跟在野黨應該知道,讓憲法法庭運作下去是總統與立法院雙方的責任。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律師賴秉詳表示,希望立委審查大法官被提名人時,關注司法過勞議題,有學者認為蔡秋明沒有資格擔任司法院長,他認為符合資格,只是未來如果法務部與司法院就法條見解出現歧異時,將以誰的意見為主。
民進黨團推薦的學者專家、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提到,各界疑惑由檢方出身的人擔任司法院長,但大家可以思考,過去有律師、學者、政治人物擔任過司法院長,如何回應檢察官不能當司法院長。此外,各界應注意司法院長、副院長被名人有無辦法提出司法行政的改革方向,特別是司法過勞嚴重等問題。
檢察官出身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發言時提及,在憲政史上,這是第一次提名檢察官出身的人擔任司法院長,也許這是對檢察界的肯定,但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是否出身檢察體系,過往也有律師背景的人擔任司法院長,而是應該關注司法院長對於司法改革的期望、具體作為,及擔任憲法法庭審判長時如何維持中立、如何勇於跟當權者對抗等問題。(編輯:萬淑彰)11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