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郭芝吟、漂流出口將登捷克舞台 阿美族音樂唱往國際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15日專電)阿美族新生代創作者「吱吱郭芝吟」,以及阿美族迷幻搖滾樂團「漂流出口」將在捷克最大多元音樂節Colours of Ostrava演出,成為台灣原住民音樂走向國際的焦點,也將為今年音樂節注入獨特風貌。

捷克最大多元音樂節Colours of Ostrava本週在捷克第三大城奧斯特拉瓦(Ostrava)登場,今年有逾30國音樂人參與演出,阿美族音樂人郭芝吟、漂流出口受邀在17、18日登台開唱,向國際觀眾展現台灣音樂的多元風貌與當代能量。

近年來,郭芝吟以融合民謠、流行與波薩諾瓦(Bossa Nova)的獨特曲風,與阿美族語創作受到矚目。她的音樂作品不僅展現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反映她對土地、家庭與身份的深刻連結。

郭芝吟在接受捷克音樂雜誌Headliner訪問時表示,她從小就在音樂的環境中長大,父親長年從事演唱會燈光音響工作,過去還經營有現場演出的酒吧。從童年開始,她經常跟著父親出入音樂現場,耳濡目染之下,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

●受長輩哼唱真性情 啟蒙自己用音樂說故事

作為台東的阿美族人,她回憶,家中經常聚集長輩,飯後大家圍坐一起哼唱傳統阿美族歌謠。「雖然那時我還只是個孩子,但那些和聲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最讓我著迷的是,他們唱歌非常自由—不在乎技巧,只在乎當下的感受和真誠的情緒。」

這種自由歌唱的精神影響著郭芝吟,後來她演出時常常即興創作,隨性加入新的歌詞或旋律。真正開始創作歌曲,是郭芝吟在高中畢業前,嘗試用木吉他譜寫第一首歌,「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能用音樂說故事,表達內心的情感。」

在郭芝吟的作品中,可見她對日常與土地的情感,例如她與母親與外婆共同創作、用阿美語完成的歌曲「阿公的魚 Foting」。這首歌記錄安靜、緩慢的生活節奏,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她說:「好像我們把共同的記憶包裹進音樂,透過這首歌,我們的家庭連結更深厚。」

●用阿美語向世界開唱 意外獲得多元包容

郭芝吟將她的作品帶向世界,今年4月她在愛沙尼亞的「塔林音樂週」(Tallinn Music Week)演出,「那次我就感受到歐洲的聽眾對文化多樣性的開放態度。很多人對我用阿美語唱歌感到興趣,也出奇地熱情與好奇。」

郭芝吟表示:「台灣有非常豐富的音樂文化,但在世界舞台上還未被充分看見。」

對於將在捷克大型音樂節演出,她說:「這對我來說真的有點不真實。光是想到世界各地的人在聽我的歌,甚至還會用阿美語唱出來,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一下子變得好近。」

郭芝吟表示,這些國際演出的機會,是她過去從沒想到的,未來她想繼續深耕在台灣的根,同時打開自己迎接更多國際合作的可能。

●漂流出口獲金曲獎肯定 結合傳統文化與迷幻搖滾風

同樣即將登上捷克Colours of Ostrava音樂節的,還有結合阿美族傳統與迷幻搖滾風格的「漂流出口」(Outlet Drift)。

漂流出口是由巫尚.碧海、布妲菈.碧海、林肯3位成員所組成,自2010年起開始表演,並在2021年以專輯「海女」獲得第32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

捷克音樂雜誌Headliner形容,漂流出口的現場演出將如一場儀式,「音樂在他們手中不斷變化,充滿即興性,將東方與西方數千年的傳統精神連結成一種獨特的聲響體驗。」

漂流出口在接受Headliner訪問時表示,文化、傳統、語言與歌唱方式是他們身份的核心,同時也是靈感來源。「如今我們的母語正面臨消失,我們也在努力尋找現代的方法來讓它重新活過來。」

漂流出口分享,他們會避免拘泥於固定形式,在創作時,腦中常浮現某種視覺意象,再透過一輪又一輪的即興錄音,留下真正契合的部分。「有時候,走音的音符或意料之外的聲音,也可能變成作品中的部分。這是個好實驗性的過程。」

●漂流出口用Salisin靈性連結 巡迴後再出專輯

特別的是,漂流出口在每次演出前都會舉行「Salisin」儀式。在傳統文化中,Salisin通常在上山打獵、耕作、建造新房、收成或長途旅行前後進行。漂流出口說,這是他們演出前的靜心時刻,與演出場地建立靈性連結,祈求演出平安與順利。

對於歐洲觀眾在理解原住民音樂時,是否會受語言、文化隔閡限制,漂流出口認為,即使觀眾不了解他們的背景,只要感受到他們的能量,連結就會自然發生。對於首次接觸漂流出口的聽眾,團隊推薦從「因果 O fades」開始認識,這是他們的第一首英文歌。

在歐洲巡演結束後,漂流出口將推出第3張全新專輯,總結樂團15年創作歷程。漂流出口表示:「這象徵一種回歸,就像所有迷失的水流最終都會流向大海,透過『河口』(Outlet)回到起點。」(編輯:韋樞)1140715

Related Posts

1 of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