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6日電)美越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越南商品徵收20%關稅,但對轉口商品將徵收40%關稅,被認為是針對中國而來。有中國學者認為,越南與美國達成協議並沒有顧及中國感受,除了必然損害中企利益,對中國爭取開發中國家而言也將有消極影響。
澎湃新聞報導,越南作為崛起中的製造業大國,已成為許多國際大型品牌的重要製造中心。而包括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蘋果(Apple)、GAP和Lululemon等在內的大型企業,因躲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1個任期內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已紛紛將工廠遷出中國。
復旦大學中國周邊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華表示,越南作為東南亞非常重要的國家,一直強調「獨立自主」。但這次在川普的「對等關稅」壓力下,卻是最先和美國達成協議的亞洲國家,這對其他開發中國家(在美中之間)的選擇可能產生消極影響。
趙衛華提到,川普政府企圖拉攏越南,將越南當作「遏制中國的一枚棋子和工具」,因此從川普第1個任期起就在答應給予越南市場經濟地位。越南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平衡外交。在這次的美越談判當中,越南給予美國零關稅,且容忍美國對越南徵收關稅,重要目的還是為了獲得美國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直言,雖然40%的轉口關稅被普遍認為是針對中國,但越南並沒有顧及中國感受,也不會承認這就是針對中國。越南會強調,只要是外資企業在越南生產商品符合美國要求的原產地規則,就可能不會被徵收40%的關稅。
周士新認為,越南此舉就會讓更多外資企業不得不提升在地化水平,進而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同時也可能享受更具優惠的對美出口關稅條件。
他說,中越具有「中國—東協自貿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多邊經貿合作的支持,兩國企業遵循市場規則,根據多邊自貿協定進行跨國貿易無可厚非,且有利雙方發展。但越方若無端讓中企出口越南產品承受高關稅,或讓已註冊為越南企業的中企產品出口美國承受40%的關稅,必然會損害中企的利益。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坎培拉校區講師Vu Lam認為,越南此舉可能會在中越之間的供應鏈整合中引發摩擦,尤其是在電子與機械領域。即使越南是基於防禦而非戰略考量,北京也可能視此舉為「經濟層面的漸行漸遠」。(編輯:邱國強)1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