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中央卡地方交通? 考試題目都一樣 連答案都說了 陳世凱:地方不願修正 我也沒辦法

【記者曾進翰報導】

面對全台多起立委罷免案引發的政治角力,交通部長陳世凱在接受《筱君台灣PLUS》主持人廖筱君專訪時強調,「建設不能停」,並承諾即便面臨預算刪減與政治風波,交通部推動花東交通改善計畫的決心不變,中央不會卡地方建設。他指出,花東地區近年交通建設已投入逾2300億元,未來仍將持續推進,呼籲外界勿被「中央不理花蓮」等錯誤訊息誤導。他也坦言,目前財劃法改動已讓中央整體公建預算面臨壓力,「原本10年可完成的工程,恐怕得拉長為20年。」

立委問政只會擴大問題

談及擔任部長近一年的感受,陳世凱坦言,過去長期從政的經驗讓他更理解民意與行政之間的落差。他認為交通政策攸關民眾生活便利,原應是各黨合作推進的工程,「但如今許多問政行為,已非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政治化問題,把責任推給中央。」他直言,一些立委明知捷運或鐵道計畫延宕源於地方政府資料補件不全,卻在立法院質詢時刻意忽略事實,指責交通部卡關,「我們的考卷都一樣,連答案也給了,地方不交回正確版本,我們也無法審查通過。」

他指出,中央與地方建設本應協力,「不該塑造中央卡地方、地方怠惰的對立情境」。以台中為例,他坦言自己身為台中人,當年曾在地方提出的政見,如今也希望能在中央協助推動,但標準必須一致,「不能對我家鄉特殊優待,否則其他城市怎麼看?」他強調,只要地方依照規定準備資料,交通部會配合推進,大家只需回歸制度、照程序走,不必政治鬥爭。

花蓮交通預算不打折、建設不中斷

針對外界質疑交通部會因政治氛圍而冷落花蓮建設,陳世凱強調「這是錯誤的指控」。他指出,花蓮與台東過去已獲中央投入2300億元進行交通改善,包括雙軌電氣化、公路安全提升、景觀大道等多項計畫。即便現任縣長是國民黨籍,「我們並沒有因此預算縮水」,僅交通建設補助就達近40億元。他說明,今年初赴花蓮考察時,現場遭遇刻意動員與政治操作,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希望下次去花蓮,是被歡迎,而不是被動員的人群圍攻。」

不過他也坦言,除了政治干擾,更嚴峻的是中央財劃法調整後,交通部整體公建預算遭大幅刪減。原訂每年可編列100億元推動大型工程,未來恐僅剩50億元,「代表本來10年完成的建設,可能拖長成20年。」他提醒,立法院雖有預算凍結、刪減權力,但若一邊凍結預算、一邊又要求交通部加快建設,將陷部會於兩難。他也擔憂這種結構性預算壓力,會在未來每年持續上演,嚴重影響全國交通規劃進度。

圖為蘇花改仁水隧道南側出口。

觀光轉型靠「高值化」 找出台灣文化新賣點

談及觀光政策,陳世凱指出,疫後國際觀光逐步回溫,來台外國旅客人數逐年成長,日本、韓國、港澳仍是前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旅客數已升至第四,歐洲與印度旅客也逐年上升。他認為這是台灣觀光市場「去中國化」後的結構性轉變,正朝「體質更健康」的多元市場邁進。

面對國內觀光產業面臨的缺工與成本壓力,他透露政府正透過「僑外生實習制度」等方式補足旅宿業人力,也盤點跨部會支援方案。他進一步提出「高值化觀光」作為未來方向,強調觀光KPI不能只看人數,應轉向品質提升。他以自己常年造訪墾丁為例,指出當前人潮回穩、氛圍舒適,是發展高端旅宿與文化體驗的好時機。他也主張,未來的國際行銷應不再只靠「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而要納入台南古都、萬華艋舺、媽祖遶境等在地文化特色,「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只是人,也要讓世界看見我們的文化。」

Related Posts

1 of 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