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烏克蘭將縮反貪機構獨立性 國內外憂影響入歐盟

(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23日專電)烏克蘭22日通過一項爭議性法案,收緊兩大反貪腐機構的獨立性,引發國內外譁然。批評者憂心,法案可能削弱烏克蘭推動法治改革的努力,進而影響加入歐盟進程及獲得西方國家援助的條件。

法案內容允許由總統任命的檢察機關對烏克蘭國家反貪局 (National Anti-Corruption Bureau of Ukraine,NABU) 與專門反貪腐檢察院 (Specialis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or’s Office,SAPO)進行更直接的監督,日後兩機構的行動須經由總檢察長核准,甚至可撤銷調查,此舉被視為削弱長期以來維持的機構自主性。

根據「烏克蘭真理報」報導,編號12414號法案以263票贊成、13票反對完成二讀程序。法案通過後,須由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簽署生效。澤倫斯基隨後發表演說指,NABU與SAPO會繼續運作,但有需要在檢察長來確保犯法者得到懲署,「反貪腐機構只有在沒有俄羅斯影響下,才會奏效。一切都需要被清洗,亦需要更多法理。」

烏克蘭安全部門於週一(21日)拘捕兩名NABU官員,指控他們與俄羅斯情報機構勾結,涉嫌洩漏執法資訊。NABU指控,情報人員在未持有法院令狀的情況下,對該機構至少15名員工實施搜查,形同癱瘓單位運作。

NABU在過去曾多次披露國內高層政要的貪腐行為,如在上月指一名在任副總理,於一項國有土地發展項目涉收取34萬美元(約1000萬新台幣)賄款。該次搜查行動,雖然安全部門稱未有取得兩機構的調查數據,但事件觸發NABU與SAPO機構的獨立性或被僭越,繼而觸發週二的法案。

法案通過後,首都基輔與西部城市利維夫(Lviv)出現集會抗議,數百名民眾走上街頭反對該案,呼籲政府勿重回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執政時期的腐敗舊制。烏克蘭政治學院也宣布撤銷六名贊成議案議員的舊生資格。

NABU局長克里沃諾斯(Semen Kryvonos)公開呼籲總統拒簽法案,直言法案一旦實施將「摧毀」烏克蘭多年來的反貪改革成果。

此案也引發外交層面,七大工業國(G7)駐烏克蘭大使聲明表示關切,烏克蘭總檢察長克拉弗成柯(Ruslan Kravchenko)昨於社群媒體表示,已就NABU事件向G7代表說明,並指安全局局長馬列克(Vasyl Maliuk)亦有參與會面。

歐盟東擴政策負責人柯斯(Marta Kos)在社群平台X發文指出,削弱NABU的主權是「重大倒退」,強調NABU與SAPO的獨立性是烏克蘭邁向歐盟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美國倡議團體「人權至上」(Human Rights First)也發表聲明批評,稱此舉嚴重削弱反貪機構的功能,損害國內外對烏克蘭改革的信心。成員杜列特(Brian Doolet)表示:「NABU與SAPO的設立是2014年革命後的重要成就,削減他們的獨立性只會把情況倒退⋯⋯嚴重削弱國際對烏克蘭反貪腐的信心。」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24年貪腐印象指數,烏克蘭得分35分,於全球180國中排名第105,與塞爾維亞並列。該機構指出,烏國當前反貪改革多為表面文章,實際進度有限。

歐盟於2022年接納烏克蘭為入盟候選國,但同時列出多項條件,包括深化反貪改革、保障言論自由與強化司法獨立等。美歐等援助國家也多次強調,烏克蘭應以透明治理為前提,方能持續獲得資金支持。(編輯:陳承功)1140723

Related Posts

1 of 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