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歐記者觀察罷免:台灣公民勇氣應啟發所有民主國家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6日專電)台灣今天舉行全國大罷免投票。自由比利時報25日刊登駐台記者曾樂昂文章,稱「台灣的公民勇氣應啟發所有民主國家」,認為世界應看見台灣人對抗威脅的動員力。他表示,罷免結果將決定台灣命運,可謂今年全球最重要選舉。

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25日刊登比利時駐台獨立記者曾樂昂(Julien Oeuillet)以「台灣人的公民勇氣應該要啟發所有民主國家」為題的文章,並以第一視角觀察台灣今天舉行的全國「大罷免」。

他指出,台灣時常出現在媒體上,但都是因為不好的原因。只要中國軍方的一點動作,或是美方的一些發言,就會引發大量危言聳聽的猜測。「反之,當台灣民主展現活力與創造力時,國際媒體卻視而不見」。

自由比利時報的文章寫道,西方民眾遺漏的事情,就是台灣公民正組織一場罷免民選代表的大型運動。在這場撼動台灣的大型民主運動中,公民團體收集了必要的簽名,發起罷免31名立法委員的議案,約佔立法院委員總數的4分之1。

報導表示,台灣擁有許多比利時人以及歐洲人夢寐以求的機制,即有權請願「罷免」民選議員,將他們免職並舉行新的選舉。被罷免的立委不得參與補選,若政黨想保住席次,則需推舉新的候選人。

文章向比利時讀者解釋,10年來,民進黨在全國大選中屢獲勝利,其中很大原因是人民不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恐嚇戰略。

然而,由於民眾對民進黨執政8年的疲倦感,以及對經濟政策的期待,國民黨及其盟友贏得2024年立委選舉。「這也不令人吃驚,和所有自由民主政體一樣,當租金上漲而薪資停滯時,輪替是常見的制裁方式」。

記者曾樂昂分析,大罷免的主因,是選民不滿立委推出的一系列備受爭議的國防、預算、文化和媒體法案,認為將削弱台灣韌性,使北京獲利。

他在文中特別強調公民力量,以及「花一整個下午在收集簽名的志工」。記者觀察,很多都是女性,且是母親。

「這些對生活方式的徹底威脅令她們感到震驚,她們在人行道上搭建簡單桌子,舉著自製標牌,講解如何填寫表格。這些團體於2024年初在社交網路上誕生,並且在沒有資金或政黨結構的情況下不斷發展壯大」。

曾樂昂觀察,公民團體的脆弱恰恰證明了他們的真誠。有人汽車遭焚、名字被曝光、遭網路騷擾,甚至面臨暴力恐嚇。「他們並非免受內部緊張局勢影響,他們是普通公民,不是政治機器」。

自由比利時報寫道,這並非台灣人第一次動員。35年來,他們不斷讓自身民主充滿活力,從1990年反對獨裁統治的野百合運動,到2014年反對與北京達成貿易協定的太陽花運動,罷免機制也曾使用過。台灣人民的動員能力毋庸置疑。

曾樂昂在自由比利時報中呼籲,看清中國影響力滲透。「如今,影響力手段遠比軍事風險嚴重得多。在武裝戰爭之前,中國現正發動一場資訊戰」。

他強調,台灣人民正在運用自身權利自衛。罷免立法院議員的投票於26日舉行,「結果將決定台灣的命運,這甚至可謂是今年全球最重要的選舉」。

最後,記者認為,各國仍深陷於一種「懶惰的敘事」,報導時常沉迷於假設的戰爭,忽視現實。「是時候睜開眼睛了:台灣人民的公民勇氣應該激勵所有民主國家」。

曾樂昂為「台北時報」、「中央廣播電台」記者。曾長駐立陶宛和剛果民主共和國,製作節目屢獲國際獎項提名。報導與評論見於「雪梨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等,亦有多本著作。(編輯:韋樞)1140726

Related Posts

1 of 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