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8 13:19(7/28 13:4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8日電)癌症蟬連數年10大死因之首,台灣篩檢學會今天發表癌症篩檢效益評估分析成果,證實接受癌篩可延長平均餘命,只要接受大腸癌、乳癌任一篩檢,就會比完全未篩者多活3年以上。
衛生福利部最新資料,民國111年新發生癌症個案為13萬293人,113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4032人。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許多癌症不再無藥可醫,關鍵在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才能提高治療效果並提升5年存活率,癌症早期無明顯症狀,仰賴篩檢及早發現。
國健署提供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肺癌等公費癌症篩檢,與台灣篩檢學會合作應用癌症篩檢相關資料,針對癌症篩檢所帶來的效益及國人的平均餘命評估進行分析,實證顯示篩檢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的死亡率,並有助延長平均餘命。
台灣篩檢學會理事莊紹源表示,統計數據顯示,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3.38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接受子宮頸抹片受檢女性平均餘命可延長2.33年,接受口腔黏膜篩檢的目標族群平均餘命可延長0.59年。
研究顯示,定期癌篩乳癌死亡率降41%、大腸癌死亡率降低40%、子宮頸癌死亡率甚至能降約70%;因癌篩增加平均餘命,民眾為社會貢獻時間被延續,乳癌、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篩分別帶來達1145億、1942億及1434億美元的增益經濟價值,換算為新台幣約為3.3兆、5.7兆、4.2兆。
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許辰陽表示,粗略推估,以女性同時定期接受乳癌、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篩,甚至可以比從沒有接受任何篩檢者,平均餘命增加8至9年;針對未來台灣癌症篩檢建議更多資源投入高風險族群,結合大數據,逐步從現行的統一篩檢策略轉型為更個人化的癌篩模式。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台灣的癌症篩檢持續擴大篩檢對象,並引進新的篩檢工具,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已下降14%,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癌症零期5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第4期存活率僅剩3成,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儘早接受篩檢。(編輯:管中維)11407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