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拉美問題專家撰文指出,宏都拉斯2023年與台灣斷交後,由於中國貿易承諾落空、宏國經濟不佳及希望修復與華府關係等原因,宏國11月總統大選可望成為台宏恢復邦交的契機。
英文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9日刊登牛津大學拉美研究博士候選人拉吉(Henry Large)的評論,文章標題為「台灣將重獲一個邦交國?」(Will Taiwan Regain a Diplomatic Ally?),分析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與台灣重新建交的可能性。
拉吉表示,宏都拉斯今年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鑒於多位候選人已表態支持與台灣恢復邦交,台灣近20年來首度有望新增邦交國,將現有邦交國數量從12增至13國。在國際局勢動盪及中國侵略性日增下,這對台灣無疑是一大外交勝利。
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2023年宣布與台灣斷交後,轉向與中國建交。
拉吉寫道,自中宏兩國建交以來,北京尚未兌現對宏都拉斯的經濟承諾,中國企業卻已迅速進軍新開放的宏國市場。根據宏國媒體「前鋒日報」(El Heraldo)報導,14家販售廉價商品的中國零售商在宏國中部湧現,價格遠低於其他競爭者,導致當地商家營收重挫,跌幅甚至高達70%。
他提及,宏都拉斯白蝦產業也備受衝擊。台灣2022年是宏國白蝦最大市場,占宏國白蝦出口近4成。然而台宏斷交後,宏都拉斯全國養殖漁業協會(ANDAH)數據顯示,白蝦出口暴跌67%,導致1萬4000個工作機會流失。
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Eduardo Enrique Reina)承認,宏國難以打進中國市場。他今年3月宣布,卡斯楚政府現在正「與台灣合作探索其他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多位宏都拉斯總統候選人主張扭轉與中國的邦交關係。前副總統、中間派自由黨(Liberal Party)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在4月辯論會上承諾,若勝選將與台灣恢復邦交,並譴責中國「剝削」宏國,還以不公平的貿易協議「殖民」宏國。
國家黨(National Party)候選人阿斯夫拉(Nasry Afura)則談到,宏都拉斯與台灣結盟時「狀況(比現在)要好100倍」,並舉出台灣帶來的商業與發展援助。他今年7月在華府和投資者、國會幕僚跟智庫會面時矢言,當選總統後將帶領宏國遠離中國、親近台灣。
目前唯一未表態與台灣恢復邦交的主要總統候選人,是現任國防部長蒙卡達(Rixi Moncada),她將代表左派執政黨自由重建黨(Libre)爭取繼續執政。
拉吉表示,基於宏都拉斯貪腐醜聞頻傳,加上民調顯示僅10%宏國民眾認為國家經濟狀況良好,宏國執政黨的連任前景不太樂觀,這對台灣則是好消息。
他還指出,美國政府是另一項關鍵因素。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17年首次上任以來,華府外交政策開始積極遏制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國務院官員及歷屆政府也設法持續協助台灣鞏固宏都拉斯等邦交國。
因此,美國政府先前獲悉宏都拉斯將轉而承認中國後,美宏雙邊關係自此變得緊張。
拉吉認為,鑒於宏都拉斯的僑匯收益占國內生產毛額(GDP)逾25%,且美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宏國反對黨候選人有理由尋求與華府重修舊好,而恢復對台邦交無疑是朝此方向邁進一步。
他分析,宏都拉斯今年的總統大選若由自由黨或國家黨勝出,宏國似乎有可能重拾與台灣的外交關係。此舉將深具歷史意義,畢竟自加勒比海島國聖露西亞(St. Lucia)2007年與台灣恢復邦交後,迄今不曾有國家這麼做。(譯者:洪培英/核稿:陳正健)1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