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政治焦點

【余茂春專訪】 台美關稅談判 20%不是失敗 不要陷入疑美論 726大罷免訊號 逼使藍營表明「不親共」

【筱君台灣PLUS專訪 / 記者盧奕豪報導】

美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余茂春日前接受《筱君台灣PLUS》主持人廖筱君專訪時指出,共產黨利用虛假訊息和宣傳手段,改變大眾的思維方式想法,例如台灣被美國課徵20%關稅,經常有人講到台灣就是大失敗,甚至有文章說川普已經放棄了台灣,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這種宣傳造成軒然大波,實際這只是共產黨的手段,在台灣社會深層面的滲透「失敗論」。

余茂春表示,在川普政府對外談判的背景下,台灣被課徵20%關稅,雖然比日本、韓國的15%高,但相比日韓,台灣並未作出重大讓步,20%關稅其實相當成功。他舉例,日本與韓國為了獲得15%的稅率,在投資與市場開放上付出龐大代價,台灣卻沒有同樣的犧牲,而且在很多方面現在還沒有完全定下來,可以繼續談判。所以轉個角度來看,這不是失敗,而是成果。

余茂春提醒,台灣人根本沒有理由去懷疑美國,台灣不僅需要美國,美國同樣離不開台灣,尤其在半導體供應鏈與地緣戰略上,台灣是不可或缺的夥伴。他呼籲台灣社會應建立信心,避免陷入疑美論。

大罷免迫使藍營表態 北京同樣心驚

話題一轉,針對7月26日台灣大罷免行動,余茂春認為雖然目標未達,但在戰略意義上卻是一種勝利。因為這場群眾運動鮮明提出反共口號,迫使國民黨必須公開表態。許多藍營人士被逼著表明「不親共」,這其實是台灣民主的進步。他指出,北京雖可能表面對結果感到滿意,但同時意識到台灣民間社會的力量,這種公民力量隨時可能再度爆發,正是中共最害怕的部分。

民主監督展現抗壓力 台灣應避免失敗主義

余茂春強調,大罷免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監督機制,美國社會對台灣能運用罷免權力感到理解與欣賞。他並指出,中國人民看到台灣公民透過憲法保障展現力量,會產生巨大鼓舞。他提醒,台灣社會不應陷入「失敗主義」或「疑美論」的認知戰陷阱。美國不可能放棄台灣,因為台灣在地緣與產業上都是關鍵角色。余茂春說,唯有增強自信,台灣才能抵禦中共的心理戰,這正是中共最害怕的地方。

Related Posts

1 of 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