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最新110年統計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名,近年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且死亡率更是逐年攀升。對此,立法委員邱志偉、陳素月、林宜瑾、王正旭於今(24日)召開「乳癌年輕化,防治不牛步!從乳癌預防到心理關懷」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應下修乳癌篩檢年齡至40歲、及早提出病友心理照護與凍卵補助指引,同時也提醒女性朋友,防治乳癌務必要定期篩檢,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立委邱志偉表示,乳癌防治到術後心理照顧,範圍甚廣,但越早發現並治療仍是根本。由於近年乳癌已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國健署統計,30-39歲的乳癌患者從1982年每十萬人約23位患者,到近五年已激增至約78人,40-49歲的個案數近十年更激增超過25%,鑒於年輕個案增加,篩檢的年紀更必須下降。若從現行45歲篩檢降至40歲,每年經費需增加1.78億元,但對於提早治療乳癌將有重大貢獻,呼籲政府應當編列相關預算。
另外立委邱志偉說,他長年關心少子化議題,在上屆就已提出少子化對策專法,本會期也將繼續提案,針對乳癌年輕化可能對生育造成影響,便要透過凍卵來解決。但現行中央、地方對凍卵補助沒有統一規定,針對癌症患者的醫療性凍卵指引也沒有制定,邱志偉呼籲凍卵補助是很嚴肅的課題,少子化更是刻不容緩的國安議題,今年就該提出凍卵指引與補助,才能有助年輕病友未來照顧下一代規劃。
邱志偉也說明,乳癌對女性的影響除了身體上的痛苦,往往更產生心理上的低潮,不僅是患者受到打擊,家屬也是同樣惶恐。因此,在病患被診斷罹癌後,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照護與支持。不論是社會支持、家庭支持、宗教信仰或是個人信念,都有助於減輕病患的焦慮、憂鬱與不確定感,但目前僅有少數醫院會由外科醫師搭配身心科、復健科等各科醫師來提供乳癌病患更全面治療。衛福部目前雖已搭配國內19家醫院提供心理治療選項,但衛福部仍應盡速提供國內所有醫療院所乳癌病患心理支持指引,不僅讓醫事人員有所遵循,更能提供以病患及家庭為中心的身心照顧。
最後,立委邱志偉提出三大訴求:「乳癌篩檢年齡降至40歲」、「乳癌凍卵補助及早上路」、「乳癌病友及家屬心理照顧指引及補助及早上路」,希望從這三大面向,讓乳癌防治到心理照顧都能全面性獲得提升,讓乳癌課題不再成為國人心中的夢魘。
立委陳素月表示,乳癌是威脅婦女健康的可怕疾病,國人發生率已蟬聯19年位居第一、致死率也在女性癌症中排行第二,好發年齡層也逐漸年輕化。台灣癌症防治政策已行之有年,但民眾仍因「不想面對」、「怕痛」、「太麻煩」等心理因素不想去篩檢,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期,過去兩年又因疫情影響,致乳癌篩檢率不到4成。
陳素月指出政府一直都有在做癌症衛教宣傳,但是如何更多元靈活推廣,以提高篩檢可近性,讓更多有心篩檢的民眾能被政策接住,這是政府應立即思考解決的問題。立委陳素月補充,去(2023)年美國聯邦預防醫學服務專案小組(USPSTF)早就提出修正指南建議,其中認為應將乳癌檢查起始年齡降低至40歲,USPSTF研究認為此年齡下修將可多挽救20%生命。回顧國內乳癌篩檢補助,從2004年起補助50至69歲婦女,並於2009年下修篩檢年齡至45歲後,至今已過了15年。陳素月呼籲衛福部應正視乳癌年輕化,參考國際做法滾動式檢討,讓好的政策能與時俱進!
陳素月也提及,癌症病友的心理支持急需政府伸出援手,尤其是患者在確診後兩年內,其自殺率比一般人高出5.5倍,但國內不到十分之一的癌友,有尋求心理支持治療,主要是因「費用」和「不知何處獲得協助」兩大原因所致。陳素月以衛福部去年8月起推動15-30歲年輕族群,一年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補助為例,政府應適當提供癌症病友心理支持資源,讓癌症病友不只是生理支持,而是身心靈全方面的支持。
立委林宜瑾表示,大部分女性都知道乳癌可以篩檢,但超過六成女性並沒有定期篩檢的習慣,且有46.3%女性是因為還沒達到政府補助的年齡,所以沒有篩檢;另外,台灣各年齡層罹患乳癌的人數正緩步上升,且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整整比歐美國家年輕10歲,因此林宜瑾認為,政府提供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應從現行的45歲下修到40歲,藉此提升年輕朋友的篩檢意願。
林宜瑾也提及,早期乳癌患者若想用療效比較好、能減低復發機率的藥物,自費金額會達到百萬元之多,若能將更多早期乳癌用藥納入健保,除了治療更有效益之外,也能減輕病友的負擔。林宜瑾強調,期盼藉由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力量,提升女性朋友們對於乳癌防治的意識,也希望透過加強完善醫療支持系統,告訴女性及病友們不要害怕,無論是篩檢的負擔、罹癌時的醫療照顧,都有政府當後盾。
立委王正旭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發生人數的第三大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一年有超過15,000位女性罹患乳癌,約略每36分鐘有1名女性確診乳癌;每天約7.3人死於乳癌,而且乳癌死亡率仍在逐步上升。
王正旭強調,乳癌5年存活率和期別有高度相關,0期和1期都可以達到9成9,但到第4期只剩4成(39.4%),對於拯救乳癌病人生命至關重要,其中篩檢就是很關鍵的步驟。在公費乳癌篩檢實施下,0+1期占比有提升,遺憾的是我們的乳癌篩檢率不到4成(111年僅33.8%),依據國健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覺得身體健康不需要(59.3%)」和「太忙沒有時間(20.5%)」為婦女不做篩檢的主要理由,如何突破困境,需要大家多多努力。另外目前公費乳癌篩檢的年紀訂於45-69歲,然而,值得關注的是40-44歲罹患乳癌的佔率約為1成,且逐年微幅上升中,因此,可以研議是否下修篩檢年齡,以期發揮更好的篩檢效益。
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說明,乳癌是一種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達到9成以上,甚至可以完全治癒的癌症。但台灣乳癌篩檢率長期維持在3到4成,超過半數女性未曾篩檢,很多民眾沒有意識到乳癌防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尋找及使用衛教資源。乳癌病友協會現有45個子團體,除了集結各地病友姊妹提供團體內的支持外,協會也積極投入衛教宣導,願意將衛教資源共享給社會,盼政府能整合官方資源與民間力量,共同投入乳癌防治工作。
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表示,乳癌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存活率相當高。她特別重視乳癌的生育保存,她說44歲以下的乳癌患者約有3千人,若治療後狀況良好,甚至有考量生育的可能。但因為許多人為了生育可能會不願接受化療,代表若無法處理生育保存,可能也會影響乳癌的治療。若能給予凍卵補助,並提出臨床指引,將讓醫療院所能夠與癌症病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