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中國房市低迷地方政府另尋財源 情況堪憂

(中央社台北2日電)中國房地產陷入危機,嚴重打擊以出讓土地作為主要財源的地方政府。美媒報導,這些財政吃緊的地方政府正尋求其他財源,諸如增收罰款及租售公有資產,甚至成立「砸鍋賣鐵」小組籌資,情況令人擔憂,這對步履蹣跚的中國經濟是個壞兆頭。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今年1至7月全國稅收年減5.4%,反映經濟持續低迷和減稅措施的雙重影響;另一方面,同期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年減逾20%。

相形之下,今年1至7月中國非稅收入(包括國有資產出售收入、罰款及沒收收入)反而年增12%,其中大部分流入地方政府。至於2023年全年的非稅收入則年減3.7%。

野村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非稅收入持續保持兩位數成長,代表資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可能已尋求提高罰款,以因應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報告並引用中國官方數據計算得出,中國7月份非稅收入年增率達近15%,延續了6月份的兩位數增幅。

儘管非稅收入暫時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但經濟學家警告,這種情形是不可持續的。而且,由於非稅收入往往缺乏透明度,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本原已疲軟的消費者信心和企業信心。

報導指出,問題在於,中國非稅收入來源的數據很不完善,為各種猜測留下空間,尤其是近期一連串報導提到,一些地方政府對於民眾及企業的輕微違規行為,動輒處以高額罰款。

但報導提到,中國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並非完全來自罰款。銀河證券經濟學家表示,罰款收入通常僅占中國年度非稅收入的9%至12%左右。而一些官員和經濟學家表示,非稅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地方政府正試圖從持有的資產中獲取更多資金。

自2023年夏季以來,中國各地城市一直在加大力度出售和招租公有資產,從閒置的建築物、停車場到礦產儲備,不一而足。

這一策略在沿海的江蘇省等富裕地區尤其成功。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江蘇省非稅收入年增率約達30%,而上述的公有資產租售策略貢獻了大部分增幅。

由於傳統收入來源難以為繼,新的收入來源又不確定,解決債務問題成為中國地方政府的一大挑戰。像是重慶市璧山區政府最近就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字面上,這是代表為償債不惜一切代價處置資產,因此引發熱議。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中央政府計劃加大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並把更大比例的消費稅收入劃給地方政府,且允許地方政府對更多項目徵稅。但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計劃缺乏細節,且進展甚微。

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市場對中國今年初的積極財政政策抱有很高期望,但中國財政狀況面臨的挑戰,似乎比往年更加嚴峻和持久。而中國黯淡的經濟形勢,令局面雪上加霜。(編輯:邱國強/陳鎧妤)1130902

Related Posts

1 of 573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