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巴西貝倫17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份由非政府組織彙整並僅提供給法新社的名單,支持碳捕捉技術的企業和團體,今年派出超過500名代表參與COP30氣候會議,而該技術也因被批評為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藉口而爭議不斷。
法新社報導,這份名單由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簡稱CIEL)整理,列出如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Shell)和英國石油(BP)等石油與天然氣巨擘,以及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
CIEL的清單範圍廣泛,除了明顯關注碳捕捉的全球碳封存研究所(Global CCS Institute)之類團體外,還包括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安特衛普-布魯日港(Port of Antwerp-Bruges)與加拿大林業龍頭西弗雷澤木業公司(West Fraser Timber)等。
CIEL表示,總共有531名參加巴西貝倫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人士,被歸類為推動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的企業或團體的「遊說者」。
CIEL表示:「這個數字凸顯出化石燃料產業為確保自身未來,投入大量資源與力量,試圖推銷一種想法:政府與企業只要透過捕捉和『管理』排碳,就能『清潔化』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
該組織指出,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和巴庫舉辦的COP29分別有475名與480名CCS遊說者登記參加——這兩場峰會的總參與人數都比貝倫多。
碳捕捉與封存是一項具爭議性的技術。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表示,碳捕捉是減少排放的一項選項,包括水泥、鋼鐵等汙染嚴重產業。
CCS設備可以在污染源頭——如發電廠或工業設施——捕捉二氧化碳,或者直接從空氣中抽取,再注入深層地底岩層儲存。
然而,要大規模部署該技術仍成本高昂且技術複雜,目前在應對氣候危機上僅佔極小比重。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國會積極倡議氣候行動的懷特豪斯(Sheldon Whitehouse)在貝倫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我們確實需要碳捕捉,因為我們會超過(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的目標)。」
懷特豪斯說:「這不能成為更多污染的藉口。」
CIEL指出,石油公司正以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對能源需求為由,作為繼續鑽探的正當理由。
CIEL化石經濟事務主任傅爾(Lili Fuhr)說:「碳捕捉無法讓化石燃料變得『乾淨』——它只會延長它們的燃燒命運。」
傅爾指出:「世界根本不需要化石燃料企業或矽谷富豪以科技幻想來正當化汙染者的現狀。」
另據傘形集團「踢出大型汙染者」(Kick Big Polluters Out)的獨立分析,超過1600名與化石燃料產業相關的企業或團體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CIEL指出,為被歸類為碳捕捉遊說者,一家企業或組織必須參與CCS專案、有推動相關技術的紀錄,或明確表明推廣CCS為其宗旨之一。
該組織透過公司網站、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的CCS專案資料庫、新聞來源或遊說登記紀錄等驗證資訊。
CIEL表示,超過40名「CCS遊說者」是各國COP30官方代表團成員,包括俄羅斯、波斯灣國家和巴西。
CIEL資深研究員培斯(Barnaby Pace)也坦言,該組織無法確定企業是否指派人員專門在COP30推動CCS議題。
他對法新社表示:「我們沒辦法完全預測這點,但如果企業朝這個方向發展,CCS肯定會在他們議程內,而我們認為這很令人擔憂。」(編譯:陳政一)1141117














(02)2775-5882
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12樓12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