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16日電)草鴞全台族群數量不到500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鼓勵採友善農法,規劃「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屏東縣有9名農民獲首批標章,與全聯通路合作,將保育行動落實日常煮食中。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張岱致詞表示,草鴞是珍貴猛禽,也是台灣農田生態系中極具指標性物種。近年透過瀕危物種生態服務給付制度,在南高屏一帶推動友善農業,希望透過補償與支持,減少草鴞面臨人為威脅。
張岱說,經過多年耕耘與跨部門努力,今天發表全台首個以猛禽為核心設計的農產品標章「友善草鴞標章」,這不僅是對農友友善行動的肯定,也是生態保育與農業合作重要里程碑。
林業署屏東分署指出,標章首次發出,由屏東縣9名農友是首批領到草鴞友善標章農民,後續也會發布高雄市農民,希望越來越的多農民可以透過猛禽棲架、保育瀕危物種行動,響應生態保育。
取得友善草鴞標章的陳姓農民說,有機農法種植,主動加入守護草鴞行列,還能將自己種植的番茄有更多通路,創造多贏。
另外,今天在屏東智慧農業學校也同步開展「友善草鴞標章首登展」,展期至6月29日,由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及昕昌生態科研共同布展,內容涵蓋草鴞生態故事、族群困境、標章制度、保育行動、農友介紹,同時開放學校與團體預約參訪。(編輯:李亨山)1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