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2日電)連江縣東莒國小結合在地環境,開發一系列的美感教育課程,帶領學生撿拾海岸的廢棄物品,作為創作材料,在實作中思考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議題。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案例,東莒國小推動「海廢不廢:請編、請坐、請喝茶」三階段課程,聚焦海洋環境與資源再利用。
課程從「淨灘尋寶」開始,帶領學生實地走訪海岸,撿拾漁網、浮球、破損光碟與紙板等,經過清洗、解結、分類後,成為可再使用的創作材料。
第二步是在認識海洋廢棄議題的同時,結合數學規律及圓周等概念,以編織活動為核心,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繞邊與交錯技巧。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設計編織模板,並動手完成個人坐墊及杯墊作品,進而強化手眼協調能力與創造力。
最後的單元,師生一起分享創作心得與環境觀察,以及如何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產生,藉由這場象徵交流與回收循環的茶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永續生活的想像與實踐。
教育部指出,環境議題不僅是自然科學的範疇,更是藝術領域及當前世代關注的重要核心。期盼透過跨領域美感課程,讓孩子們在觀察理解家鄉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學會用雙手改變世界。(編輯:林恕暉)1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