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陸學者稱二次西安事變統一台灣 分析:要有所防範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13日電)中國一名不時在國際媒體露面的評論員近日表示,希望台灣有「第二次西安事變」,實現「統一」。這樣的說法雖被斥為異想天開,但有台灣學者指出,這已經是「趨近於攻打的武統手段」,台灣要有所防範。

根據網路流傳的影片,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志凱4日在中國左派網媒「觀察者網」的訪談中說,北京面臨「和統渺茫、武統成本代價太高」的問題,因此他寄望於台灣發生「第二次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生於1936年12月12日國共內戰期間,時任國軍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國軍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在西安挾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行政院院長蔣中正,要求蔣中正立即抗日、停止「剿共」。西安事變的效應,是讓中共獲得喘息的機會。

高志凱在訪談中說,或許台灣有個人,「能夠在突然之間,比如說把(總統)賴清德控制住」,然後發布多項公告,包括「鑑於台灣島內局勢有可能失控,呼籲大陸派遣保安人員趕緊登島,維護台灣島內的治安」。

高志凱接著說,中國的「千軍萬馬…穿著保安的衣服登上台灣」。這不是戰爭行為,而是「保安行為」,而且是「應台灣地方政府的邀請來的,並且要再發一條公告命令台灣所有軍人、警察、治安人員,嚴禁他們向來自大陸的保安人員開槍」。

這不是高志凱第一次發表希望有第二次西安事變的言論。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表示,這種說法凸顯出中國要併吞台灣的手段,不是單純區分成武力攻打或和平降服,中間還有各式各樣的強制性手段。

王智盛告訴中央社記者,高志凱所提出的已是「趨近於攻打」的武力併吞企圖,在國際場域中確實也有過利用斬首或內部代理人進行政變推翻來瓦解一個國家的作法。

王智盛指出,換言之,這個說法更提醒大家,在台灣內部特定的中共代理人,即所謂的第5縱隊,確實有可能發起事端。他說,過去對於內部如何防範第5縱隊的滲透較少探討,而高志凱異想天開的言論,剛好可以用來探討中國趨近於武統的作為,台灣也確實應該要有所防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則表示,這樣的言論凸顯高志凱對台灣的研究以及兩岸情勢的發展不甚了解,顯然這位學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吳瑟致說,高志凱發現中國要推動武統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這不單是中國本身的問題,美國與周邊國家的態度也讓武統有難度。另一方面,和統也有難度,因為兩岸體制差異非常大,進行和平統一有不可控的狀態,因為台灣長期民主化發展,很難透過專制體制進行對台灣的管控。

高志凱曾任鄧小平英文通譯,英語流利,近年多次在接受外媒訪問時語出驚人,例如中國網球女將彭帥指控曾遭中國副總理張高麗強暴之後,高志凱接受澳洲媒體訪問,聲稱以彭帥的體能,不可能遭到任何男人強暴。(編輯:楊昇儒)1140713

Related Posts

1 of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