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嶄新登場 走進忽必烈的時代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2日電)故宮南院「人氣國寶展」即日起展出「忽必烈和他的時代」,聚焦蒙元時代的文化交流與藝術風貌。從帝王帝后肖像、狩獵圖像到器物紋飾,可一窺忽必烈時代多元文化交融的軌跡。

故宮南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此次展覽包含國寶展件元世祖與元世祖后等帝后肖像及元代玉器與瓷器等文物,呈現蒙元時代草原文化與中原、藏傳佛教、伊斯蘭世界多方互動交流情形。

策展人故宮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鄭淑方表示,本展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元代帝半身像元世祖」,出自「元代帝半身像」冊頁。畫中忽必烈臉部運用層層暈染的繪畫技法,顯現肌膚質感與立體五官。

鄭淑方說,這種表現方式或與西藏、尼泊爾等地繪畫風格有關聯;與並列展出的「元世祖后」與「元順宗后」像,描繪蒙古貴族婦女頭戴「罟罟冠」的特有冠飾,身著伊斯蘭織金錦「納石失」,人物造型與技法皆展現蒙元宮廷藝術的融合特徵。

另一名策展人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陳玉秀說,「春水」與「秋山」為蒙古黃金貴族每年例行的兩項重要政治、軍事及文化活動。本次展出的金至元代的「春水」玉飾,以溫潤細膩的青白玉雕成,描繪春日蓮花叢中,海東青獵捕天鵝的瞬間,畫面張力十足,生動再現春水活動的場景,因此亦稱為「春水」。

另外也展出「秋山與仕女焚香玉飾」,一面展現秋季圍獵景象,另一面刻劃仕女於秋山焚香、仙鶴靈芝相伴的吉祥畫面。這類以春水、秋山為主題的圖像,體現遼金元時期貴族文化中的儀式精神,玉飾不僅為裝飾之用,更具有身分與地位象徵。

陳玉秀說,此次展品還有杭州老虎洞官窯所製「青瓷高足碗」,底徑寬闊、器足高挑,設計便於手持傳遞,反映蒙古草原飲宴文化。

故宮南院表示,從帝王肖像到玉雕、瓷器,「人氣國寶展—忽必烈和他的時代」勾勒出蒙古統治下多元文化的流動與融合,展現忽必烈時代藝術的豐富面貌。展期至10月12日止。(編輯:龍柏安)1140722

Related Posts

1 of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