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大罷免結果對台美影響 智庫學者:取決在野國防路線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28日專電)大罷免失利,美國有專家認為,賴政府在朝小野大下更難提高軍費;也有學者指出,如果在野黨對國防預算採溫和做法,將與美國政策一致,若採焦土政策杯葛軍費,難免讓美方對台灣的防衛承諾產生疑慮。

24位國民黨立委與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26日投開票,全數遭到否決。長期研究台灣及兩岸議題的美國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不認為這項結果會對台美關係產生太大影響。

賓州大學裴利世界學院(Perry World House)資深專案經理善學今天透過電子郵件對中央社表示,大罷免失敗維持美台關係的現狀。而川普政府很可能會繼續向台灣施壓,要求增加國防支出。民進黨在立法院缺乏多數席次下,總統賴清德要做到這一點將更為困難。

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上任前數度要求台灣增加軍費,他赴五角大廈任職後雖未點名台灣,多著墨印太及歐盟的國防預算,但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約翰.盧(John Noh)4月曾對國會提到台灣國防支出。

他當時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說,台灣已承諾將國防預算提高至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但台灣仍須在支出、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以及改革方面做更多(do significantly more)。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台灣政策倡議(Taiwan Policy Initiative)主任郭泓均(Raymond Kuo)則指出,大罷免的結果讓他有些意外。他原本預期至少會有幾位立法委員被罷免,尤其考量到台灣公民社會在推動這次罷免行動時,非常積極且熱情下,更是如此。

他說,然而,從台灣的標準來看,投票率其實偏低,而同意罷免的選民也很難達到25%的門檻。

「至於這對美台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大部分要看在野黨如何解讀這次結果。」

郭泓均說,國民黨宣稱罷免失敗凸顯了他們所擁有的民主正當性,不過, 對於台灣選舉有深入研究的中研院副研究員鮑彤(Nathan Batto)今天在自己的網頁上提到,罷免行動本身也迫使在野黨在立法院中調整政策與言辭,採更為溫和的路線。

郭泓均指出,考量到台灣明年將展開地方選舉,外界可以預期在野黨類似且持續的溫和作風。「不過,我也聽到一些風聲說,在野黨現在可能會採取『焦土政策』,進一步杯葛民進黨政府。」

郭泓均表示,如果在野黨溫和化,還是有可能達成某種妥協,尤其是在提高國防與外交政策預算方面。這樣也會符合美方的優先目標,特別是同時強化傳統防禦及全社會韌性面向。

「然而,如果在野黨不趨於溫和,我們將面臨長時間的僵局。」郭泓均說,除非賴政府在其他重要國內政策上做出讓步,否則他預期台灣國防預算仍將維持在GDP3%以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郭泓均指出,台灣也可能被迫暫停國造潛艦等軍事計畫,以便把資源優先投入其他有助於強化不對稱戰力的領域。

無論結果如何,郭泓均說,這都會讓台灣更難向美國表明正認真看待自身安全,也難免會讓美方對台灣的自衛態度與承諾產生疑慮。(編輯:陳慧萍)1140729

Related Posts

1 of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