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盜伐案10年降8成 林保署:推部落經濟從源頭護森林

2025/7/29 14:21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9日電)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近10年來,國有林地非法盜伐案件下降約8成,除建立預警系統與公私合作外,因林保署積極協助部落發展林下經濟,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砍伐。

林保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宣布啟用「台灣森林防範盜伐資訊站」,提供即時查詢盜伐熱點分布、案件樣態與趨勢,促進全民參與森林守護。

林保署統計,國有林地遭山老鼠盜伐案件,從102年的290件,已下降至113年的58件,降幅高達8成。

林保署長林華慶說,面對非法盜伐森林,應從傳統查緝追訴,轉向強化事前預防與全民參與,不是聽見盜伐鋸聲響才出擊,近年來已導入科技監控、建立預警系統、推動資訊公開,並與檢警、公私部門及社區攜手合作,「台灣森林防範盜伐資訊站」是提升預警透明度的重要創新做法。

林華慶表示,遏止盜伐除著重預防發生,在地社區若能從森林獲益,將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砍伐,所以近幾年積極協助山林部落發展林下經濟,例如養蜂、種植段木香菇、推動生態旅遊等,不僅提升部落經濟,也吸引部落青年願意返鄉,並共同守護山森,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盜伐林木。

林保署推動結合社區的森林保護計畫,至113年已有91個社區參與巡護,包括苗栗南庄蓬萊、南投丹大、台東利嘉等地,林保署說當地盜伐案件也幾近歸零。

台北大學副教授陳湘繁分享她做的「台灣森林盜伐案例研究」,訪問92名非法盜林的受刑人,發現其居住地幾乎都分布在遭盜樹木20公里的範圍,可看到貧窮衍生的家庭、偏鄉教育等社會問題,有國中輟學生被幫派吸收,白天找地,晚上砍木,一天就可獲利新台幣10萬元,然後再花數萬元買毒品,提供給協助盜伐者。

苗栗南庄地區代表根誌優長老說,他2018年回到部落時,發現資訊落差大,族人不懂從自己住的地方拿東西為何不可,貧窮是最大原因,2019年部落與林保署成為夥伴關係後,族人開始學習什麼是違法,組成巡守隊,並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養蜂、種香菇,有了穩定收入,更加愛護山林。

南投丹大地區代表全志祥說,從前部落工作機會非常少,現在可協助造林、伐木,發展林下經濟還成立合作社,提高青年回部落意願。

台東利嘉地區村長林肯毅說,族人現在願意認真守護山林,就是要保障部落居民的財產,也讓子孫看到因山林獲得保護才能經營利用。(編輯:李亨山)11407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