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30 16:43(7/30 16:56 更新)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受到俄羅斯外海地震影響,氣象署今天發布海嘯警報。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觀測此次海嘯事件,波高最高不超過10公分,以宜蘭蘇澳9公分最顯著;海嘯警報解除時間待觀察。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今天表示,俄羅斯外海發生規模8.7地震引發海嘯,於上午11時40分發布海嘯警報,預估午後台灣東南、西南沿海地區海嘯波高約0.3至1公尺,其餘地區則低於0.3公尺。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此次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PWS)所發出的海嘯警報,僅針對可能受到海嘯威脅的沿海鄉鎮市區(包含離島)進行推播,以精準將警報訊息送達真正需要避難的地區民眾,有效提升整體防災應變效能。
吳健富解釋,海嘯波形成大多因為地震,造成海水面抖動,海嘯波往四面八方傳遞,傳遞速度與海床深度有關,海床愈深、傳遞速度愈快,而海床深淺造成波速不同,讓後波趕上前波造成海嘯。
吳健富說明,深海5000公尺海嘯波可達每小時800公里、相當於噴射機的速度;水深500公尺波速等同新幹線,時速250公里、波高約2公尺;水深100公尺波速等同高速公路汽車,時速100公里、波高約3公尺;水深10公尺波速類似短跑選手,時速36公里、波高可達9公尺。
吳健富指出,海床要由深到淺才會讓海嘯波有堆高效果,台灣東半部因為板塊擠壓,海底地形大致上都是懸崖峭壁,因此不容易讓海嘯堆高;反之在台灣的西南部海底地形由深到淺,有堆高效果。
吳健富表示,目前最後一波海嘯波資訊是在下午1時45分,東半部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台東成功、蘭嶼約有1至2公分堆高效果,宜蘭蘇澳則觀測到接近9公分的海嘯波。
至於西南部,吳健富說,高雄觀測到約1至2公分的海嘯波,屏東東港約1公分,因此從實際觀測結果,這次海嘯影響都不高於10公分。
吳健富指出,根據下午3時27分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傳來的海嘯通報,台灣仍在海嘯警戒區域,將結合觀測結果,決定何時解除海嘯警報。(編輯:張雅淨)11407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