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學者談亞洲青年抗爭 北京干預台港反促本土認同

2025/7/30 17:53(7/30 18:06 更新)



中國現代史重要學者華志堅29日在史丹佛大學分享他對亞洲各地青年運動的研究觀察。(翻攝網路研討會)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傳真 114年7月30日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29日專電)中國現代史重要學者華志堅近年書寫亞洲年輕世代民主運動。他今天在史丹佛大學談到台灣例子,表示台灣威權時期歷程相對漫長,必須以更長時間的視角來看待理解,而北京對台灣、香港的干預,反而強化本土認同。

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是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中國現代史重要學者,其著作「奶茶聯盟:亞洲反抗專制與北京的鬥爭」(The Milk Tea Alliance: Inside Asia’s Struggle Against Autocracy and Beijing)近期出版,他正為中文版寫序言。

他今天在史丹佛大學一場座談會上分享書寫這部作品的契機、及他對亞洲各地青年運動的研究觀察,表示許多最後成功的運動,在成功之前往往是失敗、失敗、再失敗。

這部作品緣起於他與黃之鋒的相遇。黃之鋒為前香港眾志秘書長,因觸犯港區國安法的「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法庭判刑4年8個月,目前正在獄中服刑。

華志堅說,原本在研究中國五四運動、六四天安門運動後,他認為學生帶頭的抗爭運動已走到盡頭,後來到了2010年代,香港情勢發生變化,讓他有似曾相似的既視感。

2013年,經人介紹下,他在香港與當時未滿18歲的黃之鋒碰面,那時還心想,2012年的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已是黃之鋒學運的最輝煌時刻,但2014年香港又爆發雨傘運動。

華志堅回憶,2018年再見到黃之鋒時,他認為香港似乎又再次走進了死胡同,「他(黃之鋒)看起來非常沮喪」,香港的抗爭空間和自由空間似乎真的要結束了。

當華志堅正要以「香港還能抗爭的時代已經結束」為題、出版作品時,香港2019年又爆發了反送中運動,「社會運動真正有趣之處在於它們本質上就是不可預測的」。

華志堅說,如果細看抗爭運動的歷史,幾乎總會出現一些時刻,當時所有理性的人都認為這場運動會失敗,而它們通常真的失敗了,但並不代表將來就永遠不可能成功。

在長期研究學生運動、青年運動、社會運動後,華志堅認為,這些運動有2個很重要的特點:新一代抗爭者經常受到前一代抗爭經驗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影響,來自鄰近且文化相近地區的抗爭事件,往往會有特別大的影響力。

好比香港的雨傘運動是受到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影響,還有台灣、香港、泰國、緬甸串連起的「奶茶聯盟」,其名稱源自各地的奶茶文化,象徵跨越國界的團結力量。

談到台灣的運動,他認為台灣的故事須從更長遠的時間視角來觀察理解;一來,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公開談論二二八事件,歷時超過中國對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言論管制。另外,北京的干預在台灣的抗爭上扮演的角色更為核心,其施壓適得其反。

華志堅指出,北京對台灣與香港的干預,反而強化了兩地人民的本土認同感。他認為,這是在談論台灣時應該持續聚焦與探討的議題之一。(編輯:田瑞華)11407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