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預售屋解約潮 消基會籲非投機性讓渡可換約轉售

2025/8/1 13:07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日電)消基會說,去年中央銀行祭出「限貸令」,2021年至2023年間簽約預售屋面臨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境;呼籲因失業、貸款不足等因素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換約轉售。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2023年底起,因應新青安政策推升房市交易熱度,國內多家銀行的房貸放款比重,迅速逼近金融監理的「紅線」;為遏止信貸過熱與資產泡沫風險,2024年初中央銀行祭出「限貸令」,提高購屋者貸款成數門檻,並要求銀行強化放款審查與資金控管。

消基會說,許多在2021至2023年簽下預售屋合約的自住型民眾,原先規劃以7至8成的房貸順利交屋,卻在面臨實際交屋時,被銀行告知僅核貸6成5、甚至更低的貸款比例,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多數家庭形同斷頭一擊。

對此,消基會表示,法律與政策應與時俱進,針對這波預售屋解約潮,呼籲政府正視制度與市場脫節的現象,並提出4點建議,強化對消費者的實質保護。

首先,消基會建議,金融緊縮時,應允許因失業、貸款不足、重大變故等因素所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進行換約轉售,並設置明確審核標準,如對於因經濟困難而需要解約的自住型消費者加入除外條款中,以免違規濫用,既可避免消費者鉅額違約損失,也不至於鬆綁成為投機漏洞。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其次,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建立預售屋履約擔保的公開資訊平台,所有建案應強制揭露其保障機制、金融機構名稱、查核紀錄等,供消費者查詢與比較;同時應強化金融機構與建商間的履約稽核與責任歸屬制度,讓履約擔保不再只是「紙上條文」。

消基會的建議還包括,設立專責法律援助窗口,協助消費者解約與求償;推動購屋教育納入社會宣導計畫。(編輯:吳素柔)11408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