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 19:54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2日電)認知戰近年橫行全球,各民主國家身受其害,學者劉文斌今天指出,防治認知戰可透過「事前揭穿」的方式,透過預先駁斥與對即將出現的錯誤訊息提出預警,讓可能被遭受假訊息攻擊的受眾提前了解,達到如打疫苗產生抗體的效果。
台灣勵志協會今天下午邀請中原大學兼任副教授劉文斌以「中共對台認知戰工作與防治」為題,進行講座。
曾擔任法務部調查局兩岸情勢研析處長的劉文斌表示,認知戰的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為政治目的,以特定訊息攻擊特定群眾或個人,改變其認知,進而改變其言、行,使對境外敵對勢力有利。
劉文斌呼籲,各界應以「認知戰」的稱呼取代「認知作戰」,因為若強調「作戰」2字會讓民眾誤以為是戰時才會發生認知戰,但實際上認知戰是不分平時、戰時,是已經正在發生。
針對假訊息的分類,劉文斌區分為扭曲訊息(dis-information)、誇大訊息(mal-information)、誤傳訊息(misinformation)等3種,而進行認知戰的操作環節由「扭曲訊息」將真假訊息混合使外界難辨別真相開始,再到製作「梗圖」使事件簡化讓受眾產生刻板印象,隨後進行「評論」將扭曲訊息以詮釋的方式進一步帶風向,最後則是「上傳」,透過多組假帳號放上社群媒體。
劉文斌指出,短影音的出現,使得扭曲訊息、梗圖、評論3個環節,已經逐漸合而為一,且現今運用AI人工智慧,中共已經能將不實訊息的中國用語改變成為台灣慣用語。
至於中共對台發動認知戰的流程,劉文斌說明,中共官方除了透過官媒或相關機構直接針對台灣的受眾外,也會透過中國境內與他國的秘密節點,以及被威脅利誘的台灣或他國自媒體,而中共對台認知戰也會借助台灣在地協力者進行。
劉文斌分析,中共透過建立、收買與運用在地協力者,成為認知戰的節點來散播、發布欲對台灣受眾所傳遞的訊息,因此透過打擊在台認知戰節點、破壞節點誠信,都是防治認知戰的方式,例如移民署3月將涉及武統言論的陸配網紅「亞亞在台灣」廢止其在台依親居留許可,即是打擊認知戰節點的方式。
對於防範錯假訊息的認知戰,劉文斌表示,可以用事後揭穿(debunking)與事前揭穿(prebunking)的方式,但事後揭穿往往都已造成傷害,因此採取事前揭穿的方式,在錯假訊息散播前,以訊息預警和預先駁斥的方式,對目標受眾先行認知可能會收到的錯假訊息,如同接種疫苗產生抗體,也能對未來的錯假訊息產生免疫力。(編輯:張若瑤)11408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