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歐盟對等關稅降至15% 德專家:汽車產業受創仍深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日專電)美國將對歐盟約7成出口商品加徵15%關稅,出口導向的德國首當其衝。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福克斯指出,雖然美歐達成協議暫緩貿易衝突,德國汽車產業因整車、零組件與原料「多點同時課稅」,受創仍深。

美歐本週完成關稅協議,根據協議內容,8月7日起美國將對歐盟約7成出口商品課徵15%關稅;作為交換,歐盟承諾3年內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與核燃料、總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也將對美國加碼投資6000億美元,以及購買數千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歐盟成員國中,以出口導向經濟為主的德國,受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最大。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2024年德美貿易總額達2550億歐元(約新台幣8兆7000億元),美國已取代中國連續8年第一的地位,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關稅讓德國經濟引擎短暫熄火 汽車製造受創尤深

德國經濟部轄下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德美貿易專家福克斯(Torsten Fuchs)接受中央社書面訪問時指出,現階段談妥的美歐關稅協議,讓企業吃下一顆暫時的定心丸,但美國過去數月反覆的關稅政策,已使業者普遍陷入「觀望狀態」,導致德國經濟引擎短暫熄火。

由於關稅規則變動頻繁,越來越多德國企業被迫聘請報關代理人,以因應複雜程序,進一步推升營運成本。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估算,15%關稅加上對鋼鐵與鋁材的50%附加稅,將使德國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0.15%,約損失65億歐元;慕尼黑衣佛研究所(Ifo Institute)則預估減幅為0.2%,相當於86億歐元。

福克斯表示,不同產業受到關稅影響程度不一,其中汽車產業因整車、零組件與鋼鐵、鋁材等重要原料皆遭加徵關稅,從生產、組裝到出口的每個階段成本都上升,成為受創最深的產業。

相較之下,同為德國關鍵出口產業的機械製造業,所受影響相對有限。福克斯解釋,德國企業多生產具高度專業性的機械設備,較少競爭者,大部分關稅成本可轉嫁至美國終端客戶。

根據美歐雙方協議,部分產品將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包括飛機與零組件、特定化學品與部分藥品、部分農產品、半導體設備及若干關鍵原物料。

德美經貿連結深 政府多管齊下助企業度難關

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是否會導致德美經貿關係出現結構性變化,福克斯表示,跨大西洋合作對德國至關重要。歐盟與美國雙邊經濟高度整合,合計占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近3成、全球GDP約43%。

目前約有5800家德國企業在美國設有據點,美國不僅是德國最大出口市場,也為德國帶來龐大投資。福克斯表示,這樣的互賴關係短期內難以撼動。

他進一步以7月24日於慕尼黑(Munich)舉行的德美經濟論壇為例,說明雙邊合作熱度不減。巴伐利亞邦經濟部長艾萬格(Hubert Aiwanger)在論壇上說,「美國進口德國產品不是出於善意,而是出於實際需求。」

至於德國政府與歐盟如何協助企業應對關稅衝擊,福克斯指出,企業須先自行調整營運策略,必要時透過價格手段吸收部分成本。德國政府要做的則是透過改善總體環境降低企業負擔。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例如聯邦政府已宣布自明年起調降製造業電力稅,降低能源成本,並研議進一步減少企業營運負擔的措施,以維持德國作為製造基地的吸引力。

聯邦政府也強化對外經貿支援工具,協助企業分散市場風險。相關措施包括出口信貸保險、海外拓銷計畫、商機媒合,以及「與德國共創商機」等方案,幫助企業拓展新興市場與多元採購來源,以因應美國關稅帶來的挑戰。(編輯:田瑞華)1140803

Related Posts

1 of 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