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拉斯加費班克特稿)地處美國北疆的韋恩萊特堡基地占地約24個台北市大小,為美國「北極狼」戰鬥旅駐地,身扛攝氏負30度酷寒下的作戰任務。以史詩英雄「貝武夫」為名的全地形車近年加入陣容,可在極地穿梭。「北極狼+貝武夫」組合將部署楚科奇海,即中俄轟炸機聯巡的敏感地點。
韋恩萊特堡(Fort Wainwright)是位於阿拉斯加費班克的美國陸軍基地,以北極行動及在極寒天候條件下的裝備測試聞名,占地超過160萬英畝,是美國本土以外面積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有北方作戰訓練中心(Northern Warfare Training Center),共有約1.5萬人生活與工作於此。
美軍添購上山下海萬用車強化北極防衛前線
進入韋恩賴特堡基地,即可見數輛瑞典製無裝甲、履帶式的「冷天候全地形車」(Cold Weather All-Terrain Vehicle,CATV,別號貝武夫),可在雪地、冰面、岩石、沙地、泥濘及沼澤地形中行駛,及在高山環境運作。
貝武夫另具兩棲功能,可在淹水區域或沿海水域中前進。
而需要駕馭這批「貝武夫」的是陸軍第11空降師第1步兵旅戰鬥隊(1st Infantry Brigade Combat Team),又稱「北極狼」(The Arctic Wolves),聚焦阿拉斯加內陸,尤其是具挑戰性的北極環境中的訓練、任務與作戰。
「北極狼」並非關起門來在自家練功。陸軍第11空降師支援副指揮官哈波(Reginald Harper)7月底對中央社表示,「北極狼」今年2月與貝武夫部署芬蘭,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集體防衛為情境的「北極鍛造」(Arctic Forge)演習。
一位「北極狼」軍官透露,從與芬蘭陸軍的合作中學到不少,特別是在防禦作戰方面,例如地雷布設、防禦線的配置方式、以及如何從一條防線向後撤退,並保持一支具備反擊能力的機動防禦部隊等。
「北極狼+貝武夫」部署中俄轟炸機聯巡地點
「北極狼」8月中將再次以C-17運輸機載運冷天候全地形車,部署至北極圈小鎮柯茲布(Kotzebue),於當地沼澤與苔原地區訓練,包括在楚科奇海(Chukchi Sea)的水上操作。
位於阿拉斯加與俄羅斯西伯利亞之間的楚科奇海,高度牽動美軍敏感神經。
去年俄羅斯TU-95MS及中國轟-6戰略轟炸機就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及北太平洋進行空中巡邏。時任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這是中俄首度進行這類聯合巡邏;轟炸機雖未進入美國空域,美國國防部仍嚴陣以待。
這起事件讓五角大廈警鈴大作,不只凸顯阿拉斯加處於國防前線,也代表第11空降師不只是一支負責北極防衛的部隊,更準備好部署到其他戰區,即便是高達攝氏46度的熱帶環境,也隨時待命出發,極地作戰也為印太備戰。
盧特維格中校(Daniel Ludwig)強調,第11空降師隸屬美國太平洋陸軍(USARPAC,為印太司令部的地面武力)主要任務有兩個方向:一是北極,二是直接支援印太戰區,與印太盟國的軍隊,如印度陸軍、日本自衛隊等定期進行聯合演訓。
北極戰略升溫 掌阿拉斯加即控全球
阿拉斯加地緣戰略價值高,美軍有句話說,「掌控阿拉斯加的人便掌控世界」。第11空降師的角色日益吃重,即宣告北極不只是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交鋒地點,更是美中全球爭霸的延伸場域。
俄羅斯視北極為其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地區,著眼當地豐富天然氣儲備,且隨著北海航道興起,北極安全成為其重點軍事化領域。
2022年烏克蘭戰爭前,俄軍第80獨立旅等專門為在北極環境作戰而設,但赴烏克蘭參戰後損失慘重,致使無法履行其原本設計的北極角色。
中國於2018年首次發布北極戰略,自稱是「近北極國家」,主要關注經濟投資和科學研究,但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明顯增加。北京近年也迅速擴建已經相當龐大的破冰船隊,更傳出中國間諜利用礦業公司和學術研究當幌子,在北極地區從事間諜活動的事件。
北極「高緯度、低地緣政治緊張」的時代已結束。第11空降師是否準備因應第3次世界大戰,希柏特(Joseph Hilbert)少將對一票外媒說,美軍確實準備好了。但他也說,「我們每天都在訓練,我們訓練是為了嚇阻,想阻止衝突。」(編輯:陳慧萍)1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