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H20晶片安全受質疑 中國業界建議提交資料或機構背書

2025/8/7 15:14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北京7日電)中國質疑輝達H20晶片安全疑慮,輝達則表示無後門、終止開關和監控軟體。中國業界人士表示,在地緣政治敏感期,政企領域傾向減少採購輝達晶片避險。輝達可能得透過提交資料或由國際機構背書,打消中方疑慮。

輝達H20晶片銷往中國一波三折,今年7月美國放行H20晶片後,中國政府質疑H20晶片有安全風險而約談輝達;輝達先前已強調,晶片不存在後門、終止開關和監控軟體,「這些絕不是構建可信系統的方式,也永遠不會是」。

中國經營報今天報導,天使投資人人工智慧專家郭濤表示,輝達的核心困境在於「自證清白」的技術門檻與信任赤字並存。一方面,晶片設計的封閉性阻礙外部監督,僅靠企業承諾無法滿足國家安全審查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國出口管制背景下,H20晶片本就被質疑是定制的「殘次品」,此次風波更進一步強化市場對其安全性與可靠性的疑慮。

他說,儘管輝達強調「無後門」是商業倫理底線,但在地緣政治敏感期,政企領域的用戶更傾向採避險策略,如選擇國產晶片方案或減少採購輝達晶片。若要扭轉局面,輝達需開放部分技術文檔供第三方審計,或由國際權威機構背書,否則短期內市占率可能加速轉向中國國產晶片。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輝達的聲明雖否認存在後門、終止開關和監控軟體,但缺乏技術證據,僅透過文字聲明難以打消監管層和公眾對硬體安全風險的疑慮。中國國家網信辦要求提交詳細說明和證明資料,說明需通過技術審計、代碼審查或第三方驗證才能建立信任。

另外,H20晶片的安全風波,也讓中國國內業界認識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從事醫療大模型的丁明表示,他的公司之前有不少計畫使用H20晶片,這兩年正在加大對中國國產晶片的測試和應用力度,在一些情況下,中國國產晶片能滿足公司需求,只是在生態建設上還需要時間積累。

產業觀察家梁振鵬稱,H20事件凸顯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緊迫性,將加速中國國產GPU在數據中心、AI訓練等場景的替代進程,並推動更多本土企業轉向國產算力解決方案,為本土晶片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驗證機會。

但也有專家表示,中國國產晶片仍有其困境。王鵬認為,中國國產晶片仍需突破性能瓶頸,包括H20晶片在推理場景的優勢、軟體生態成熟度不足等問題,建議可透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政府基金引導等方式加速追趕。(編輯:邱國強)11408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