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關稅戰牽動藥價 台大院長籲台灣強化學名藥產業

2025/8/10 12:57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0日電)美國擬對藥品祭出高關稅衝擊全球藥品市場,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認為,若原廠藥因此降價,台灣可能受惠,但市場小不利談判,呼籲加強發展本土學名藥產業,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

肺結核處方用藥「淨核膠囊150毫克」因原料藥問題,將控貨到今年11月中才正常。消息傳出,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日前提醒,這款藥物控貨恐怕是冰山一角,美國關稅戰擾亂市場秩序,替代藥雖有許可證卻未必實際生產,因為利潤微薄。

余忠仁今天上午出席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捐贈儀式暨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成立茶會,被問到如何看待關稅戰可能衝擊藥品供應,他認為,過去全球化現象,在美國總統川普這段時間操作後,已完全瓦解,變成全球碎片化,各地區對策都要分開談,包含藥廠定價。

川普政府擬提出250%的藥品高額關稅,余忠仁說,目前許多原廠新藥價格偏高,美國透過關稅施壓降價,對台灣而言,如果藥品購買成本能夠降低,有助於減輕健保支出壓力,仰賴原廠藥的病患也能減輕經濟負擔。

不過,他也說,若美國藥價真的因關稅政策而降價,跨國藥廠究竟會在其他國家市場彌補利潤,如提高價格,還是全球同步調降,將取決於整體營運考量。對於市場規模較小的台灣來說,在藥價談判空間上相對弱勢。

余忠仁說,各國藥價並不一致,跨國藥廠通常依據各地市場規模、法規環境等因素定價,現在關鍵在於藥廠是否會調整全球定價策略。

他提到,台灣的醫院尚未出現因美國政策而導致的藥品短缺。依過往經驗,醫院缺藥主要原因在於廠商無法供應,例如生產學名藥的國內藥廠,若依賴進口原料,一旦原料短缺,即無法製造,便可能出現供應斷鏈。

美國提高藥品關稅,余忠仁指出,是針對國外輸入藥品的貿易保護措施,間接衝擊出口至美國的他國學名藥。不過,目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學名藥比例並不高,主要市場仍集中於東亞及中南美洲。

余忠仁說,美國政策方向十分明確,致力於保護本土製藥產業,無論是原廠藥還是學名藥,皆推動在地生產。近年來美國積極推廣學名藥使用,降低醫療成本與藥價波動,因此鼓勵國內藥廠開發學名藥,美國學名藥市場快速成長,許多癌症用藥也已有學名藥版本可用。

余忠仁表示,全球市場預期將更加傾向學名藥發展,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中國已快速布局,台灣應把握時機制定本土學名藥發展策略,尤其隨著生物製劑時代來臨,台灣具備生產技術與基礎,有條件投入學名藥與生物相似藥的發,建議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政策作為,投入資源。(編輯:陳清芳)11408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