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屏東來義收穫祭 發揚排灣傳統告白方式「送情柴」

2025/8/10 20:53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10日電)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文樂、喜樂發發吾等部落,本週展開一年一度收穫祭,鄉公所同時辦理「情柴文化祭」,發揚排灣族傳統告白方式,盼年輕輩傳承獨特「送情柴」文化。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文樂、喜樂發發吾等部落,本週熱鬧展開一年一度收穫祭典。來義鄉公所今年與望嘉部落共同策劃「情柴文化祭」暨「來義野行」行銷活動,不僅讓在地青年承接傳統,也讓外地遊客更深入了解排灣文化。

來義鄉長莊景星告訴中央社記者,情柴文化是一年一度收穫祭中重要一環,也是對排灣族而言非常有意義的文化;過去沒有瓦斯,老人家用木柴煮飯,因此當時部落年輕人會砍情柴,並送至心儀對象家表達愛意,也表示自己有能力扛柴,提供給女方煮飯;公所會繼續教育年輕人,希望他們傳承、推廣,也希望外來遊客認識這項文化。

活動現場約30名男女體驗「送情柴」,從認識在地樹種與砍柴知識開始,延伸至實際體驗綑綁情柴,最後由男性參與者肩扛象徵愛意情柴,走向心儀對象親手贈送,女方則為男方戴上親手編製花圈。

文樂村同一時間全村動員,在排灣歌謠悠遠廣播聲中,年輕人及孩童扛著情柴,穿梭部落間,在地居民洪美珠、洪丙旭姊弟回憶,原鄉文化曾在「國語運動」時期遭壓抑,送情柴傳統直到前總統陳水扁時期才恢復,當年老人家看到,都十分感動;早期送情柴從砍柴到運柴,每個步驟都須付出汗水勞力,每根情柴都是青年最深刻誠意表達;隨著時代變動,也曾一度以送瓦斯替代。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依望嘉部落資訊,送情柴禮儀分短把與長把情柴,短把贈予對象為想認識女子,或普通女性友人與親友,不僅可表有意認識,也可送給未收到情柴女子作保留面子「救急柴」;長把則贈予論及婚嫁女子定情,另有「百根情柴」,專屬雙方有婚約者。

至於情柴種類,黃荊耐燒、堅固、避邪驅蟲,早期作跌打損傷敷料,代表堅韌的愛,是百根情柴指定款;九芎木質堅硬、耐燒,適用長短情柴,代表穩固的愛;相思樹用途有防風、治跌打等,代表我想認識你;柃木適用短把情柴,意為「交個朋友吧」。至於負面意涵者,血桐樹意指「勉強的愛」;鹽膚木因燃燒時會噴煙,女孩燒柴時要特別小心,因此象徵「可能會受傷的愛」。(編輯:陳仁華)11408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