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台灣音樂館重建原民流行音樂 吳花枝獻唱見證歷史

2025/8/12 20:26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2日電)台灣音樂館將舉辦「風華再現─近代原民流行音樂系列活動」,重現從戰後到現在的原民流行音樂,錄製台灣首張原住民歌手黑膠唱片的86歲歌手吳花枝特別出席記者會,見證歷史。

從二戰後至1990年代之間,台灣原住民族以族語、國語,甚至日語創作並演唱出無數貼近生活的通俗歌曲,從黑膠、卡帶到CD等,在康樂隊、伐木場、遠洋漁船與都市工地間流動。這些原住民流行音樂在台灣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當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縮影。

今天記者會上,吳花枝拿起麥克風就清唱起陸森寶的歌曲,歌聲有力,她曾在八二三炮戰期間與工作隊到金門勞軍,「當時沒有化妝品,上台前就拿了紅包袋在嘴唇上沾一沾,沾點水擦在臉上,就成了口紅跟腮紅。」勞軍結束,吳花枝與工作隊夥伴飛回台北,錄製了台灣第一張原住民歌手演唱的黑膠唱片。

這次台灣音樂館策畫了多場音樂會與展覽,首場將於9月8日與東管處合作,在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推出「月光・海音樂會-風華再現專場」。

9月27日至28日,則將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推出2場「種歌者~原聲金曲風華再現」音樂劇場形式的演唱會,集結盧靜子、吳花枝、陳明仁、謝英雄等資深部落歌王歌后,及桑布伊、以莉.高露、王宏恩、陳建年等當代金曲歌手同台重現多首經典原住民族歌曲,陣容堅強。

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黃國超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過去古典音樂界曾以作曲家許常惠為首做過田野採集,但僅限於原住民的傳統古調,對於原住民流行音樂的變遷與發展沒有著力,「但這些通俗的原住民音樂才是可以代表他們的人生與記憶。」

黃國超表示,過去台灣的音樂都以漢人為歷史的核心,但其實同一個時間軸裡,還有很多比較區域性或是族群性的音樂,這些歌曲也許因為語言或非主流而無法讓其他人了解,「但這些音樂就像維大力飲料或是檳榔,足以讓原住民族人提神,度過送菜、在工地裡工作或是遠洋航海孤獨的漫漫長夜,深具意義。」

「原音如此流行-從山地歌謠到流行金曲」特展將帶領觀眾從戰後的有聲採集、山地唱片產業興起、社會運動與身分認同,到原青創作躍升流行金曲的歷程,深入呈現原住民流行音樂的多元面貌與文化流動。展覽將於9月12日至21日於華山文創意園區登場,10月1日至12日巡迴花蓮文創園區展覽。(編輯:李亨山)11408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