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國造105公厘戰砲車完成優化研改 D3樣車曝光

2025/8/14 14:53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吳書緯台北14日電)由軍備局、中科院共同研製的105公厘輪型戰砲車,搭載105公厘戰車砲,且具強大機動力。歷經D1、D2樣車一年研改後,D3樣車已達成降低車高、砲塔微調的優化作業,並首度在軍聞社釋出的影片中曝光。

軍事新聞通訊社製作的節目「國防線上」最新一集上線,主題為「國防自主軍備研製」,披露多項自研裝備及進度,包括「車裝地獄火飛彈系統」、「環境迷彩野戰服」、「多功能無人機」、「偵搜戰術輪車」、「105公厘輪型戰砲車」、「自動化槍線」等。

「105公厘輪型戰砲車」部分,是「D3樣車」,即第3輛測試車輛,且是首次透過影片對外曝光。D1、D2樣車在去年6月軍備局邀請媒體前往南投生製中心採訪時首次曝光,當時測評結果雖然合格,但陸軍認為車高應從3.3公尺下降到3公尺以下,並進行砲塔內部微調,因此決定打造第3輛樣車,砲塔部分由中科院負責、車身由軍備局研發,總額2.9億元。

105輪型戰砲車主持人楊姓上校在影片中指出,車輛採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具備2公里以上有效射程及500公厘裝甲穿透力;車身可抵禦30公厘穿甲彈。

楊姓上校表示,搭配砲塔電控伺服的驅動系統,可大幅提升射擊精度,由於需要機動部署,因此戰砲車採輪型載具,最高時速可達時速100公里(巡航里程達500公里),因此透過台灣既有的公路運輸網路,能達到快速增援優勢。

負責砲塔研製的中科院副組長林姓上校日前也證實,戰砲車具備類似M1A2T戰車的獵殲(Hunter-Killer)功能,藉此節省接戰時間、提高攻擊效率。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所謂的獵殲,以M1A2為例,M1A1最大的差異在於,舊型的M1A1接戰時,車長與射手被迫觀看同一目標,因此接戰結束後車長才能繼續搜索,但M1A2的車長可以在目標賦予並經射手識別目標後,隨即進行新一輪的搜索,達到循環接戰目標。

另外,軍聞社影片中也曝光偵搜戰術輪車測試過程,性能諸元包括最高時速每小時100公里、500公里續航,可通過高45公分垂直障礙、60%斜坡與70公分涉水,配備12.7公厘遙控槍塔、煙幕彈發射器、光電偵蒐系統,可配合多種任務型態,成為部隊執行地面搜索、警戒及掩護任務的重要裝備。(編輯:萬淑彰)1140814

Related Posts

1 of 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