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馬尼拉雕像消失地點前 菲維權團體續為慰安婦討公道

2025/8/15 09:02(8/15 09:16 更新)



菲律賓慰安婦維權人士14日在馬尼拉灣畔集會,為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罪行的受害者及後人爭取公道。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攝 114年8月15日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15日專電)7年前,一座慰安婦雕像在馬尼拉灣畔被無預警拆除。菲律賓慰安婦維權人士昨天在同一地點集會,繼續為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罪行受害者及後人爭取公道。

今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向盟軍投降80週年紀念日,「為祖母們獻花」(Flowers for Lolas)運動成員在馬尼拉灣畔聚集,持「為菲律賓慰安婦討公道」、「向戰時對婦女的暴力說不」等標語,並在前慰安婦的照片旁擺放鮮花。

「為祖母們獻花」運動是由「菲律賓祖母聯盟」(Lila Pilipina)、婦女組織「嘉布瑞拉」(Gabriela)、前慰安婦的後人以及維權人士所發起。

昨天的集會地點在2017年12月時曾經立起一座高約230公分的慰安婦雕像,但雕像於2018年4月27日突遭不明單位趁夜拆除。當時的總統杜特蒂否認下令拆除,但稱惹惱他國不是政府的政策。

「為祖母們獻花」召集人洪玉華(Tessy Ang-See)感慨,菲律賓政府允許民間人士在呂宋島中部的馬巴拉卡市(Mabalacat City)興建日本神風特攻隊紀念壇,卻不允許維權團體在馬尼拉灣擺設慰安婦像,呼籲菲律賓政府正視歷史,勿屈從於政治壓力。

菲律賓祖母聯盟總幹事席瓦(Sharon Cabusao-Silva)告訴中央社,菲律賓祖母聯盟查證過的慰安婦有174位,在世者現在剩下不到10人,大多已有失智症狀,但談及痛苦過往,仍會堅定地希望討回公道。

席瓦補充,已有眾議員提出法案,要求制定菲律賓慰安婦紀念日,以及把慰安婦的歷史納入教科書。

她表示,菲律賓政府未能善盡為慰安婦提供司法救助和補救措施的義務。因此,未來數週內還有眾議員提出法案,要求菲律賓政府設立國家賠償基金。

已故慰安婦的女兒阿提約(Elizabeth Atillo)說,她的母親艾絲特莉塔(Estelita Dy)去年臨終前,仍不忘囑咐她繼續抗爭,要求日方道歉、把罪行列入史料,以及提供公道的賠償。

中央社記者曾於2016年訪問艾絲特莉塔,她回憶,被日軍抓進「慰安站」時才15歲,為了能再見到家人,只能忍辱度日。

另1位前慰安婦、2023年3月辭世的希拉蕊歐(Hilario Bustamante)也曾告訴中央社,她在田裏工作時被經過的日本兵強押上軍車,白天要為日本兵洗衣燒飯,晚上淪為性奴,那時她才16歲。

根據人權組織「歐洲憲法和人權中心」(ECCHR)的報告,超過1000名菲律賓女性在1942年至1945年日軍佔據菲律賓期間,被抓進軍營慰安站,其中一部分未成年。(編輯:陳承功)11408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