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經濟學人:西方國家有多種方法 繞過中國稀土壟斷

2025/8/15 17:44

(中央社台北15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日刊文表示,中國似乎正用稀土作為經濟脅迫手段,但西方國家正積極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包括生產自家稀土、回收磁鐵及開發完全不需稀土的馬達。中國愈積極利用市場力量,其他國家就愈有動力繞過它。

文章提到,中國似乎正用稀土作為經濟脅迫手段,一方面稀土與其他中國大量生產的重要大宗商品,如銅和鋰不同,生產稀土不依賴原料進口,另一方面是限制稀土出口的成本極低,卻能癱瘓外國整個產業。

中國自今年4月初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導致外國一些車企部分工廠不得不停產。西方企業與官員迅速與中國展開談判。一些公司同意提供包括技術圖紙在內的商業敏感資訊,來換取出口許可。

今年6月,尤其是磁鐵的出口許可批准速度開始加快,但出口量仍然低且不穩定。德國企業獲得的磁鐵出口許可多於美國企業,而與中國關係緊張的印度汽車製造商似乎排在申請隊伍最後。

即使中國稀土出口恢復到以往水準,也可能需要數月才能補足庫存。而且部分許可僅有效6個月,之後買家必須重新申請,規則也可能再次改變。

不過,文章指出,在西方領導人認為中國的威脅嚴重下,開始嘗試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表示,美國正以「全政府的努力」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例如位在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礦場自2018年恢復營運,去年生產4萬7000噸輕稀土氧化物,目標是到2030年將產量提升至6萬噸。美國國防部承諾保障其產量的最低價格,高於中國限制出口前的水準。

另外,澳洲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在美日政府支持下,於5月在馬來西亞開始生產重稀土,成為中國以外首家商業化生產商。歐盟則宣布支持非洲馬拉威與南非的稀土項目。全球還有數百個計畫正在構思中。

然而,大部分計畫要到數年後才能啟動,而且中國生產效率極高,難以與其競爭,也難以預測中國的稀土限制將持續多久,對於外國的礦場要進行大規模前期投融資造成困難。

文章提到,另一個因應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是回收,目前規模極小。稀土新創公司Caremag創辦人表示,回收磁鐵是「我們所知的最豐富的礦石」。

沒有稀土礦的歐盟特別希望發展回收產業,去年通過立法在2030年透過回收達到歐盟對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需求的1/4。加拿大公司Cyclic Materials也正興建兩座工廠,每年可生產500噸回收稀土,包括重稀土。

文章又提到,部分企業如電動車或許能減少使用稀土。有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開發完全不需使用稀土的馬達,並計劃在2028年大規模生產。

文章最後表示,西方國家不需要開發出完全取代中國稀土業的本土產品,這樣成本極其昂貴並需要無限期補貼。

有專家表示,只要將對中國的依賴降至消費量的60%至70%,就可顯著降低風險。中國愈積極利用市場力量,世界其他地方就愈有動力繞過它。中國能長期維持壟斷的唯一方式,是保持稀土既便宜又充足。(編輯:陳鎧妤/張淑伶)11408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