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反內捲指向快遞業 電商開始承壓

2025/8/18 14:38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官方力推「反內捲」(反對惡性競爭)政策下,快遞業已出現漲價潮。分析認為,這是快遞行業告別長期價格戰的重要轉折點,但在監管結束後能否避免價格戰捲土重來,仍是挑戰。

中國經濟低迷,陷入物價走低、內需不振的通貨緊縮陰霾。為此,官方今年起在汽車等多個行業推動「反內捲」,方式主要是要求主要廠商不得大幅降價、縮短應付帳款票期以避免壓榨供應商等。

7月,中國國家郵政局先後召開黨組會議及快遞企業座談會,表示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完善郵政快遞領域市場制度規則,依法依規治理行業「內捲式」競爭,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

綜合南方都市報和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浙江義烏率先響應調漲快遞價格。17日,義烏市郵政管理局召開會議,明確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至人民幣1.2元(約新台幣5元),18日起生效。隨後,當地民營快遞公司紛紛調價。

快遞業務量占全中國24%的廣東省,自8月4日起,快遞底價整體單票上調0.4元,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面臨處罰。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廣東快遞價格的調整具有極強的示範效應。

報導指出,中國快遞業轟轟烈烈的價格戰起自2009年,至今已斷斷續續打了十幾年。當時,民營快遞企業剛獲得合法身分,不久後也出現「雙11」促銷。電商發展進入爆發期,電商快遞數量也隨之高速增長。

為爭奪電商大客戶和平台資源,快遞公司除了投資強化設備,也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快遞單票收入隨之不斷走低。甚至一度有部分地區出現「8毛發全國」的報價。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的快遞業務量與收入推算,2007年國內快遞平均單票價格為28.55元,而到了今年6月,這一價格已下滑至7.49元。

這一次的漲價,是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進行的,多名分析人士看來,政策與企業的協同漲價機制,或許是快遞行業告別長期價格戰、嘗試扭轉困局的重要轉折點。

然而,漲價在行業內的傳導過程又將導致一番洗牌效應。根據目前廣東的情況來看,其此番快遞漲價的成本正由電商賣家率先承擔。體量較小的電商賣家議價能力較弱,或許最先承壓。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此外,漲價效果的維持也是一個問題。柏文喜指出,如果快遞企業總部不能將漲價的收益傳導給末端,加盟商仍可能繼續以低價搶奪客戶。

報導說,即便快遞短期提價成功,在行業同質化競爭本質未改變的情況下,價格戰很容易在監管注意力轉移後捲土重來。(編輯:張淑伶/呂佳蓉)11408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