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佛教協會狠批釋永信:抹黑佛教界 造成傳承障礙

2025/8/19 19:13(8/19 19:25 更新)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2016年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中新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中國佛教協會今天發文嚴詞批判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指他嚴重違犯佛教戒律,對佛教健康傳承造成障礙,「給全國佛教界抹了黑」。文章並說,出家為僧並沒有改變作為國家公民的基本身分,不能因此就不履行公民義務,不受法律約束。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佛教協會這篇文章說,釋永信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涉嫌刑事犯罪,嚴重違犯佛教戒律,給少林寺的管理和佛教領域正常秩序制造了混亂,對佛教健康傳承造成了障礙,「給全國佛教界抹了黑」。

文章強調,佛教教職人員,特別是佛教界代表人士,應當石確實增強法治觀念,時時繃緊「守法遵規」這根弦,絕不能觸碰甚至逾越法律紅線。

這篇文章說,守法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沒有法外之地、法外之教、法外之人」。佛教教職人員首先是「國家公民」,出家為僧並沒有改變作為公民的基本身份,必須與其他公民一樣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不能因為信仰佛教,取得出家僧人的宗教身分,就不履行公民義務,不受法律約束。

文章提到,「守法」是佛教信仰的內在要求。佛教戒律,尤其是「菩薩戒」明確規定受戒者「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奉行佛教教義,遵守佛教戒律,就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佛教倡導教徒「上報四重恩」,其中之一就是「報國家恩」。

這篇文章又說,在「新時代」(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執政時代),佛教徒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序良俗,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為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建設發揮積極作用,是「『報國家恩』的具體踐行和落實」。

文章提到,守法是嚴持戒律的應有之義。在社會生活中,佛教徒必須「維護法律尊嚴」,遵守公序良俗,守護公平正義。法律中有規定而戒律中未涉及的規範和要求,佛教徒必須遵守法律。

這篇文章主張,中國佛教界應根據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本著戒律精神、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定「內部管理制度」作為戒律的補充、延伸和輔助,在戒律和法律之間發揮銜接作用,如古代漢傳佛教的「叢林清規」、當代佛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等。

文章最後說,佛教徒,尤其是肩負住持正法重任的出家僧人,「既要守戒,更要守法」,始終銘記「教徒首先是公民,國法大於教規」。佛教界代表人士,作為佛教界的中堅和骨幹,更應做「守法的模範、道德的榜樣、自律的表率」。(編輯:邱國強)11408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