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本「新聞周刊」台灣有事特輯 專家挺台「豪豬戰略」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1日專電)「新聞週刊」(Newsweek)日本版最新一期以「台灣有事」為封面製作特輯。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副會長奎尼克指出,若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海峽恐是最可能的引爆點。他強調,台灣正快速「豪豬化」,但嚇阻中國仍須仰賴美國持續支援。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副會長奎尼克(Matthew Kroenig)撰文指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爆發,「說到引爆點,台灣海峽恐怕是最有力候補」。台灣的對岸中國坐擁核武,而且始終不掩飾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攻台的意圖,台灣直到近年才真正開始面對這股威脅。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同盟國/地區努力自助,也推動台灣提升自衛意識。

奎尼克指出,他近年來每年至少訪台一次,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的防衛意識大幅提升。1990年代以前,台灣一度執著於「反攻大陸」,但考量到兩岸實力懸殊,這不過是幻想。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對台灣的軍備需求也感到不滿。台灣總是渴望擁有像是F35戰鬥機這類最新銳的武器,但這些裝備並不符合台灣所面臨的威脅。真正應該設想的是中國軍隊可能發動登陸或海上封鎖,最需要的是反艦飛彈等「不對稱作戰」,而不是容易成為中國導彈攻擊目標的龐大武器。

他表示,長期以來,台灣的國防部常由保守軍人主導,軍隊文化是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形成,情感上偏向親中、抗拒改革。2013年曾一度任命文人楊念祖出任國防部長,但因軍方強烈反彈,只撐了短短6天。

奎尼克曾經詢問台灣軍隊高層對於中國核武威脅的看法,竟然得到「習近平不會對台灣使用核武,因為我們是同胞」的回答。他表示,前總統蔡英文雖然深刻理解中國威脅,但因擔心過度強調,反而引發中國反彈與台灣社會動盪,甚至導致外資撤離。她的慎重低調可以理解,但也造成軍備不足。

他指出,台灣想要強化防衛力,還存在另外一項弱點,那就是輿論的分裂。民進黨已經執政約10年,但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的國民黨仍有強大影響力。在共產黨的訊息戰巧妙操作下,不少人認為民進黨和其支持者是在刻意挑動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奎尼克表示,不過如今的台灣充滿新的能量,對於自我防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

他表示,變化從最高領導人開始。總統賴清德更積極地提醒國人注意中國的威脅,公開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重啟軍事法庭審判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退役軍人,甚至驅逐美化統一的中國人士。國防部長顧立雄延長義務役期至1年,舉行無劇本演習。台灣並放棄在海岸線阻止共軍登陸的舊戰略,改採「侵蝕戰略」,讓已登陸的共軍陷入游擊戰,以爭取美軍介入時間。

他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從GDP的2%提高至2.5%,賴總統更表明,未來將增加到3%。台灣的國防開支中雖仍存在實效有限的項目,但整體方向已轉向「不對稱作戰」,包括反艦飛彈、防空與飛彈防禦系統等。台灣也強化自主研發,在副總統蕭美琴推動下建立「產軍合作」。

奎尼克表示,戰爭不僅是軍事問題。台灣政府2024年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著手建設衛星通訊,以便在海底電纜被切斷時仍能維持網路連線,並推動風力發電,以確保自有能源,還透過「全民防衛動員署」對超過160萬名後備役進行訓練與裝備更新。

媒體也參與其中,今年8月2日開播的電視劇「零日攻擊」逼真描繪中國侵略台灣的情境,讓民眾感受威脅。

他表示,台灣能夠推動軍備強化,背後是對經濟實力的自信。台灣經濟年增率仍維持3至4%,人均GDP已超越日本。然而,台灣的國防支出仍不足。美國川普政府官員曾建議台灣投入GDP的10%,相當於現在的3倍以上。

他指出,當然,10%未免太高,但北約已同意提升至5%,考慮到地緣政治環境,台灣的合理水準恐也在5%左右。實際上,長期感受到俄羅斯威脅的立陶宛,明年起軍事支出將提高至GDP的5.25%。

奎尼克表示,提升能源自給率也需要檢討,例如法律規定液化天然氣的安全庫存天數為8天,但一場真正的戰爭不可能在8天內結束。

他表示,儘管存在上述問題,台灣的自衛力已顯著提升,值得稱許。將台灣打造成像是豪豬一樣滿是自我防衛的尖刺,讓台灣逐步「豪豬化」,對於阻止中國先制攻擊不可或缺。今後,美國只會向努力自助的國家伸出援手,即使台灣成為豪豬,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美國的持續支援仍不可或缺。確保美國的軍事支援、讓中國認為入侵台灣得不償失,正是台灣的目標。(編輯高照芬:)1140821

Related Posts

1 of 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