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正紀念堂演藝廳重新整修 首放映台語人權電影

2025/8/22 16:02(8/22 16:06 更新)



文化部長李遠(圖)22日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都有台灣國際人權影展,剛好這個演藝廳改建的戲院要開了,盼讓外界知道,中正紀念堂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屬性一致,「從國際人權影展開始,期待有一天這個影展可以成為台灣3大影展之一。」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4年8月22日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2日電)中正紀念堂演藝廳重新整修開張,首推台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文化部長李遠今天參加台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開幕式時表示,從此中正紀念堂這裡不再「只說一個人的故事」。

依據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決議,中正紀念堂未來作為深化民主教育及促進社會溝通對話的文化場域,文化部將1樓演藝廳導入5G專網及8K投影設備,將常態放映電影及高畫質影片,首檔活動「台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相招來去看電影.學台語」是2025年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周邊活動之一。

李遠表示,中正紀念堂已定位成民主教育的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都有台灣國際人權影展,剛好這個演藝廳改建的戲院要開了,希望讓外界知道,中正紀念堂與人權館屬性一致,「從國際人權影展開始,期待有一天這個影展可以成為台灣3大影展之一。」

這次選出18部台語電影,涵蓋1959年到2025年間,透過電影可以看見台灣社會的變遷中,人權意識的轉變與進步。開幕片選映導演萬仁的「超級大國民」,其他則有導演王童「台灣近代三部曲」中的作品「稻草人」及「無言的山丘」等。還將加碼放映「流麻溝十五號」等4部華語人權電影和3部短片。

李遠表示,今天站在這邊好開心,「因為45年前這個地方,只放一個人的故事,只講一個人的故事。現在重新開張,第1檔就是要放台語片。」

李遠說起電影如數家珍,他分享台灣50到60年代可說是台語片興盛之時,一年可以200、300部;隨著華語片逐漸興起,台語片漸漸沒落,但台語很快就在國片中現身。

李遠提到,像導演侯孝賢拍「童年往事」裡面有客家語,還被檢舉說講方言,「可以知道今天能看到這些片子有多麼珍貴。」李遠說,王童不會台語,但拍出了「稻草人」和「無言的山丘」,可見語言不分省籍,「這次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從黑白片到當代的台語電影,這一步中正紀念堂跨度很大。」

「2025年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周邊活動-台灣台語人權電影放映:相招來去看電影.學台語」將從8月22日到10月31日舉行,地點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編輯:張雅淨)11408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