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共九三閱兵 外媒:軍隊出現劇變可觀察權力結構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將在9月3日於天安門廣場舉行抗日紀念與閱兵儀式。BBC中文網25日報導,這次閱兵時值中國軍隊高層出現人事巨變,並且許多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拔的將領,「在場與不在場」成為觀察軍隊高層權力結構的重要訊號。

中國閱兵前夕,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長篇文章「中國93閱兵前瞻: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以及兩岸角力」指出,近期劇烈變動的中外關係、台海局勢,中國內部的軍隊改革、武器研發,都可借此次閱兵一窺端倪。

報導指出,習近平是改革開放以來閱兵次數最多的中國領導人。而過去10年,中國軍隊經歷了大規模改革,解放軍架構調整和反腐行動同時進行,人員變動劇烈;武器裝備更新和國防工業也快速發展。

報導指出,10年前的2015年第一次九三閱兵時,習近平展開大規模反腐,徐才厚、郭伯雄2位軍委副主席的案件,官方稱為「塌方式腐敗」。這場閱兵,被認為用於展現習近平對軍隊的控制力。

今年閱兵,相似的是近期中國軍隊高層再次出現人事巨變,但此次受到整肅的多為習近平在中共20大後親自提拔的將領。

報導指出,包含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就已相識,中共20大後破格提拔,但近期卻在官方公開活動和報導中消失,官方也遲遲沒有宣布他「落馬」;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去年因嚴重違紀行為接受調查;同時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

報導指出,這使得中央軍委的7個席位中,空缺達到3人。

報導引述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統計,從2023年以來,已有超過20名解放軍高級軍官和軍工高管被調查。在即將到來的慶典中,閱兵的形式會有哪些創新,誰擔任閱兵總指揮,誰能登上天安門城樓,特別是軍委成員的出席情況,將成為觀察軍隊高層權力結構的重要訊號。

同時,中共黨內老同志的出席情況值得關注。10年前,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一邊站的是外國元首,另一邊站的是兩位健在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胡錦濤。

現今江澤民已經去世,胡錦濤在中共20大的「離場」成為政治觀察的焦點。再來溫家寶、朱鎔基等前任總理,老同志是否以及以何種形式出現在現場,也將為外界解讀當前政治氛圍的重要參考。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梅瀚瀾(Alice L. Miller)分析,「在場」代表「在崗在位、角色可用、需要被看見」,而「缺席」不一定意味著權力喪失,可能因健康、日程衝突或短期策略需要。當缺席呈現連續性,則被解讀為政治邊緣化的訊號,分析這類政治儀式的關鍵是觀察「持續性模式」,而非孤立事件。

中國官方介紹這次閱兵70分鐘。在閱兵彩排等階段,據民眾拍攝的圖片顯示,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未曾披露過的至少2款新式無人潛航器等可能出現在閱兵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戰略打擊能力,即核武器的投放能力,依舊是此次閱兵的焦點。2019年的閱兵中的東風41飛彈的亮相,引發廣泛關注。而近年來,中國擴充核武庫的觀測經常見諸西方智庫的報告之中,勢必加深關注。

報導並指出,長期以來外界猜測,下一代可用於遠距離投放核武器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東風51洲際飛彈,是否會出現在閱兵隊列中。不過官方稱,這次參閱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中遴選」,因此2個還未被正式公布的武器可能不會出現。(編輯:呂佳蓉/張淑伶)1140826

Related Posts

1 of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