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屏東太平洋沿岸3村新亮點 在地意象海廢藝術進駐

2025/8/29 21:14(8/29 21:26 更新)



「牡丹.落山風.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2025年全新作品「漁與琴」在滿州鄉港仔活動中心亮相,以社區漁村常見魚類及落山風地區民謠、月琴文化為發想,改造活動中心外閒置舞台。(屏東科技大學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傳真 114年8月29日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29日電)「牡丹.落山風.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首度從屏東牡丹鄉拓展至滿州鄉,由在地居民與設計系學生共創5件在地意象海廢藝術創作,為太平洋沿岸3村增添新亮點,今天亮相。

「牡丹.落山風.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第8屆,今年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大學與屏東縣政府合作,首度從牡丹鄉拓展至滿州鄉,串連太平洋沿岸牡丹鄉旭海村、滿州鄉港仔村與九棚村3村庄。

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觀光管理科長劉玉玲表示,設計營強調「人與自然共生」的里山精神,以「森林是海的戀人,河川則是月老的紅線」為主題,要求參與人員運用自然素材,例如林間疏伐樹枝、海洋廢棄物與漂流木等在地材料進行創作。

參與設計營的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學生楊庭綺與楊涵喻表示,作品「漁與琴」以港仔社區漁村常見魚類如鬼頭刀、飛魚,以及落山風地區民謠、月琴文化為發想,改造活動中心外閒置舞台。

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林育柔表示,位在九棚村作品「PANG!」,以漂流木等素材構成九棚2字,展現早期朱姓客家人開墾,後來漢人陸續前來,並與原住民通婚的多元族群融合意象。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主辦單位表示,活動在屏科大與川人街工作室媒合下,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等校教師指導,在24至29日間進行6天5夜創作。

主辦單位指出,今年近50名在地居民與設計工作者參與腦力激盪,運用海廢、漂流木等在地素材,為土地與在地議題發聲,表達與自然共生理念,完成牡丹鄉旭海村3組,滿州鄉港仔村及九棚村各1組,合計5件作品,也為落山風風景特定區增添新亮點。(編輯:龍柏安)11408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