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台俄政治低潮交流未斷 歷史文獻與紀錄片串起對話

2025/8/30 10:20(8/30 10:53 更新)



2025年適逢已故總統蔣經國赴俄100週年,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率團赴莫斯科參加「台灣之夜」演出,並前往葉卡捷琳堡參觀蔣經國曾工作過的烏拉爾重型機械製造廠博物館(圖),館方導覽員說明展示的蔣經國與夫人蔣方良相遇的歷史。(楊孟哲提供)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傳真 114年8月30日

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是舉世聞名的音樂教育重鎮,該學院於2025年19屆國際音樂節,舉辦「台灣之夜—台灣原住民文化音樂祭」,這是台灣南島語族文化的靈魂,首度跨越北緯55度,前進北國分享多元樂音,具有音樂交流的創新意義。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莫斯科30日電)儘管台俄因政治現實長年無外交關係,交流受限,但在學術研究、生態保育、與歷史檔案保存等,雙方透過民間團體與學者的努力,互動從未中斷,台灣文化展演更展現文化外交力量。

1992年台俄互設代表處,開啟關係新頁。駐俄羅斯代表羅靜如指出,今年在莫斯科舉辦「台灣之夜」原住民文化音樂祭,是疫情與俄烏戰爭以來,首度有台灣團體赴莫斯科演出,透過原住民族樂舞展現文化生命力,也在政治低潮之際持續深化民間交流。

她說,台俄互動曾因1999年台灣集集大地震,俄方派軍機載送救難人員和物資來台協助,展現友誼。此次,在代表處奔走及台商支持下,原民團體突破戰爭困境,讓俄羅斯社會再度聽見來自台灣的聲音,對未來關係帶來希望。

台俄交流中,一段跨國小白鶴故事尤為人津津樂道。2014年,一隻瀕絕一級保育類西伯利亞白鶴亞成鳥,迷航飛抵新北市金山,停留521天,引起台灣保育界重視。

這段奇緣促使台灣學界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合作,展開鳥類生態與棲地研究,探勘隊還前進西伯利亞並拍攝紀錄片。2019年,俄方學者奧克洛普柯夫(Innokentiy Okhlopkov)更訪台,探討氣候變遷對動物與人類的影響,延續雙邊在環境與生態領域的合作。

小白鶴事件亦曾登上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頭版,顯示台灣守護自然的努力獲得俄方關注。俄籍企業家謝爾蓋‧霍羅爾斯基(Sergey Khorolskiy)告訴中央社記者,他清楚這段經歷,並感謝台灣人的愛心。

歷史記憶也是台俄交流的重要基礎。適逢蔣經國赴俄100週年,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楊孟哲率團赴莫斯科,參訪蔣經國曾就讀的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追尋足跡。蔣經國1925年赴蘇,歷經農村勞動與礦場磨練,直到1937年才回家,這段歷程深刻影響其人生與政治風格。

楊孟哲更前往葉卡捷琳堡參觀蔣經國曾工作過的烏拉爾重型機械製造廠博物館,並重溫蔣經國與夫人蔣方良相遇的歷史。

文獻出版也持續推進。1874至1875年間,俄軍官保羅‧伊比斯(Pavel Ibis)所寫「福爾摩沙之旅」文獻,在台灣研究基金會支持下,於2023年出版,隔年並在國立台灣圖書館展出台俄相關史料。台灣也邀請俄羅斯社會科學院東方所副所長劉宇衛(Valentin Golovache)發表演講,獲得熱烈迴響。

楊孟哲多年往返台俄兩地,持續從俄國檔案中挖掘台灣史料。他曾從龐大的戰爭影片中,找出台灣籍日本兵在西伯利亞勞改的影像,並拍攝紀錄片「有一天我會回家」,講述台籍日本兵賴興煬的故事,於2023年獲俄國尤里‧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人道關懷及保存歷史記憶獎」。

台俄雖在官方層面受限,但透過紀錄片、歷史文獻與文化交流,雙邊仍持續累積民間理解。中華國際策展經紀交流協會理事長潘慧敏說,即便政治現實嚴峻,台俄間仍能透過自然、歷史與文化持續互動,延續理解與善意的火花。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間努力,正一點一滴鋪築著雙邊交流的橋梁。(編輯:林恕暉)11408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