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正紀念堂影像展 聚焦30年社運公民力量

2025/9/3 12:32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3日電)自1987年解嚴以來,有許多影響國家方向的民主抗爭與社會運動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上發生。中正紀念堂邀請攝影家沈昭良為策展人,明天起推出「廣場上的力量」影像展,回顧台灣民主歷程。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為促進園區朝向歷史記憶保存與民主教育推廣的目標,「廣場上的力量—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以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社會運動為主角,從數萬張影像中,選出在20多場社運現場拍攝的111張攝影作品,呈現台灣30多年來為民主發聲奮鬥的公民力量。

參展影像工作者包含蔡明德、劉振祥、謝三泰、黃子明、許村旭、林俊安、許伯鑫、連慧玲、張良一、杭大鵬、陳宗怡、曾原信及趙世勳等媒體及攝影工作者。

沈昭良將主堂體內往來觀眾最頻繁的1樓展場牆面轉化為「廣場」,以台灣民主化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全國學生運動野百合學運(1990)做為牆面廣場中心點,橫向左右開展。另以年表呈現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社會運動及各國廣場上曾發生的重要事件作為對照。

許多影像也在參展攝影家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如許村旭回憶,當年1989年1月底冬天,國會全面改選的抗爭現場,時年85歲的黨外先驅高雄縣長余登發,演說時講到忘情、欲罷不能,時任立委尤清為控制演講時間而試著打斷,2人就在宣傳車上爭搶起麥克風。

而杭大鵬則在1989年拍攝無殼蝸牛運動,當時社運團體在廣場上以帳篷貼上洞房,諷刺高房價讓年輕人難以成家,正好有一對在廣場上拍婚紗的新人走進抗議現場,因而留下難得的經典畫面。杭大鵬說,30多年後再看這張照片,不禁感慨當今台灣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

展中還可透過影像窺見其他社會運動,如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及聲援集會、反軍人干政大遊行、原住民族權利抗爭運動、反核大遊行、台灣同志遊行、聲援香港反送中遊行、Taiwan stands with Ukraine 台灣聲援烏克蘭集會等。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沈昭良表示,這次邀請展出的媒體工作者分屬不同世代,各有著不同的機遇和歷練,反映出他們透過攝影回應時代的共同信仰和貫徹,不僅留駐激情、摒除遺忘,更讓攝影成為銘記每個抗爭世代與衝撞靈魂的無悔意志與強韌基樁。

「廣場上的力量—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明天起至11月5日在中正紀念堂一樓藝廊展出。(編輯:李亨山)11409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