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經濟疲軟遇上刺激政策 中國四大銀行收益衰退

2025/9/4 12:06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4日電)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營業能力出現衰退跡象,核心存貸業務獲得的「淨息差」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一半以下。背後原因為房地產低迷導致經濟疲軟,加上中國採取降息等經濟刺激政策,導致銀行收益受到擠壓。

日經中文網今日報導,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核心存貸款業務獲得的「淨息差」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低水準。淨息差為存貸款利率之差,四大行均較去年同期下降約0.1個百分點。平均值為1.32%,大幅低於中國銀行業團體「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認定可為維持銀行健康經營的「警戒線」1.8%。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三家銀行的淨利潤分別年減1%。作為主業的利息收入成長乏力。農業銀行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395億元(約新台幣6000億元),雖年增3%,但擔任行長的王志恆在8月29日的財報發布會上表示,由於採取降息政策,利息收入面臨的壓力加大。

報導指出,中國四大銀行的盈利能力顯露頹勢,一定程度上可視為是經濟刺激政策導致其收益受到擠壓。背後原因在於房地產低迷等因素,加劇經濟衰退的擔憂,家庭與企業資金需求一直處於疲軟狀態。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銀行新增貸款額低於還款額,為20年來首次。

中國央行於5月時,時隔7個月再次降息,將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較以前下調0.1個百分點。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銀行的指導力度,推動其以低利率積極提供貸款,相關經濟措施的代價就是銀行的收益能力下降。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8月表示,未來12至18個月內,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的下滑趨勢仍會持續,銀行的不良債權進一步膨脹的可能性擴大。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中國財政部已於6月底前,透過認購增發股份的方式,向四大銀行中的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準大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完成共計5000億元的資金注入。

報導引述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關辰一表示,「目前來看,很難認為中國會出現類似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時期金融危機導致『抽貸』演變為社會問題的局面」。但他同時指出,「通縮壓力較大的情況未來仍將持續,需要對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保持警惕。」(編輯:張淑伶)11409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