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食藥署公告 安非他命類藥物例外用於難治型癲癇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5日電)食藥署近日公告安非他命類藥品例外解禁,單獨開放Fenfluramine及其鹽類藥品,可有限地用於治療「藥物難治型癲癇」,即起生效。醫界樂見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盼健保支持。

安非他命類藥品在台灣列為禁藥多年,但其中Fenfluramine成分在國外早已被核准可用於治療「藥物難治型癲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8月29日公告「安非他命類(Amphetamine-like)藥品與其衍生物之鹽類及製劑為藥事法之禁藥及其例外規定」,即起生效。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楊博文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次公告目的主要是因近年研究發現,Fenfluramine及其鹽類藥品,對藥物難治型癲癇疾病如卓飛症候群(DS)及雷葛氏症候群(LGS)具治療效果,且美、歐、日等國也已陸續核准。

楊博文說,國內包括罕病基金會、台灣癲癇之友協會以及小兒神經醫學會向食藥署提出建議,為患者請命,草案預告期間沒有收到相關意見,因此在8月29日正式公告。其餘用途仍屬禁用範圍。

對於這項例外解禁,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表示,Fenfluramine已證實能顯著降低發作頻率,即便在多線治療失敗的患者中,仍展現明顯療效,例如DS發作降低65%,為此類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他並向政府喊話,若未來健保能夠支持,則每年可能有100名病人受益。

林光麟解釋,癲癇為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0.6%,推估患者數約13萬人。其中多數患者可透過1至2種藥物有效控制,但約30%屬於藥物難治型癲癇,即無論接受何種藥物治療,仍難以控制發作。

他指出,發展性癲癇腦病變(DEE)雖然也是對藥物反應不佳的難治型癲癇,卻更為嚴重,多半發病於幼年,除了癲癇持續發作外,還會造成長期腦功能退化,對兒童神經發育造成重大影響,導致嚴重的認知、行為及發展遲緩。

DS與LGS皆屬於發展性癲癇腦病變,林光麟表示,DS盛行率推估在兒童族群中約3萬分之1,目前台灣尚無特定流行病學數據,但根據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台灣罕見疾病個案通報系統,已有134例DS個案,依盛行率推算應有數百人。

至於LGS的盛行率則因研究而異,台灣無特定數據可循。林光麟以日本的流行病學研究說明,其盛行率約為每10萬人口3.4例,推估台灣患者數約800人。

Fenfluramine的主要作用機制為調控血清素系統,透過增加細胞外血清素濃度來抑制癲癇發作。林光麟說明,先前就已有研究證實血清素提升與癲癇抑制之間的相關性;Fenfluramine也作用於細胞膜上的sigma-1受體,透過降低麩胺酸能的過度興奮性,控制癲癇發作,並可能對行為與認知帶來額外益處。

他強調,Fenfluramine是在安非他命的苯環上取代特定結構後的苯乙胺衍生物,換言之,安非他命與Fenfluramine都含有苯乙胺結構,但兩者的分子式和化學結構有所不同。從合成、降解、代謝的試驗已證實不會產生安非他命及相關物質。

根據臨床、非臨床、藥物動力學及藥物化學研究資料,以及上市後安全資料,林光麟說,未發現此藥品與安非他命有任何相似的成癮相關現象,因此沒有成癮疑慮。

Fenfluramine於國際間已有多年使用經驗,自2020年起陸續在美國、歐洲、日本及英國等先進國家獲准上市。林光麟特別提到,臨床試驗中,受試者最長已接受長達5年的治療,且歐洲的早期恩慈計畫中,更有病患自 2018年起即開始用藥。至今已累積上萬名病患接受治療,並未偵測到特別的安全性疑慮。(編輯:管中維)1140905

 

Related Posts

1 of 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