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強制社保上路 小企業與勞工將受衝擊

(中央社記者謝怡璇、廖文綺北京、上海8日電)中國自本月1日起實施強制社保,過往企業與員工不繳、少繳等約定無效。學者表示,這將使僱傭成本大幅提升,中小企業、低薪勞工將首當其衝,各界關注焦點在於執行力度與法院承擔訴訟量的能力。

今年8月1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下稱「解釋二」),提到雇主和員工之間不繳納社會保險(社保)費的約定無效,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約時,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解釋於9月1日起實施,顯現對社保強制繳納的重申。

雖然過去中國的「勞動法」就已經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但一名上海經濟學者表示,過去許多企業執行社保的程度不一,「有些企業不繳,還有一些企業少繳」,按最低標準繳納社保的情況常見,若強制繳交全額社保,企業用人成本將大幅提升。

社會保險由「五險」構成,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生育保險。前三項由勞資雙方按比例共同分擔,後兩項由雇主繳納。中國財經媒體人徐瑾指出,若繳納全部社保,估計企業繳交的比例約占稅前薪資的30%至40%,個人則占10.5%至22.5%。曾在上海工作6年的台灣人張先生,在2023年底時,稅前薪資為人民幣2萬3000元(約台幣9萬8800元),一個月需交3000多元的社保,占薪資的13%。

他表示,前3年在上海工作時沒交社保,後來發現沒交社保所得較高,年底需補稅,才開始交社保。「雖然很不情願,但(社保)這就是法律對人民的保障,無可奈何」。

繳交社保對低薪族群而言更是沉重負擔。社保設有「繳費基數」,不同省市基數不同,以上海2024年數據為例,其基數下限為7384元,即使月領5000元,也需按該基數繳納社保。

記者在「解釋二」生效前,走訪一間上海餐館,該店員工表示,「這種(工作)一般都沒有社保」。然而,月領5500元,每天工作10小時,每週只休一天的工作,讓他沒有餘力考慮社保,「等他們招到人我就走」。

在北京也是類似情況,記者走訪多間張貼徵人廣告的北京餐館。一名老闆表示,薪資是5000元,餐館不幫忙交社保,得自己交;若是要餐館交社保將降薪2000多元。

企業繳交社保的比例比員工高,「解釋二」的發布對企業也造成衝擊。有企業選擇招募退休人員,以規避繳納社保中占比最高的養老保險。

漢邦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表示,目前較為可行的做法是企業透過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員工,以規避繳納社保。但派遣員工數量不能超過總員工數的10%,90%的僱傭成本無法解決,效果有限。此外,也可將公司遷至社保基數較低的省市,如江蘇2024年基數是4879元,就比上海低了2505元。

張先生表示,曾聽聞有些公司低報薪資,部分薪資以獎金名義支付,或選擇將社保掛靠在社保基數較低的省份分公司,減少社保支出。

李仁祥預估,未來為了節省人力成本,企業可能會考慮減少正式職缺,走向自動化或外包模式。

另一名上海經濟與法律學者也表示,目前中國就業壓力較大,即使企業不降薪,也可能減少加薪幅度,或乾脆倒閉,將導致失業人口增加,「對市場肯定會有衝擊」。

該學者還提到,過去執法部門對企業繳納社保的態度沒有那麼嚴格,有些小企業不繳社保遭員工投訴,人社部門若判斷企業經營情況不佳,也不會逼企業去繳。

李仁祥表示,例如廣東之前對社保繳納態度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企業不繳或只繳最低基數,也因此現在陸續有離職員工回頭提告的情況發生。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長期從事中國社會制度研究的香港教育大學教授溫卓毅表示,現在中國面臨老年化、少子化問題,怎麼確保財務可持續性,嚴格執法是可考慮的方向。

前述上海經濟與法律學者表示,社保糾紛一年約有百萬例。過去法院認為社保爭議歸行政管理機關管理,通常不予立案。但最高法發布「解釋二」,代表支持司法體系介入社保糾紛,因此後續法院能否承擔訴訟量也是關注焦點。(編輯:朱建陵/呂佳蓉)1140908

Related Posts

1 of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