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8 16:22
(中央社台北8日電)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宣布辭職,引起中國媒體及學界高度關注。中國學者認為,石破茂任內中日關係有階段性緩和,但兩國關係在他辭職後將面臨新的不確定性。若保守色彩濃厚或對中強硬者上台,日本對中政策的破壞性恐再度凸顯,導致關係惡化。
日本放送協會(NHK)7日報導,石破茂宣布辭去首相後,中國政府當天尚未作出反應,但中國媒體紛紛對此發布快報作報導,可見中方關注程度之高。
報導提到,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以來,中國曾將他視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的合作夥伴」,並向他釋放積極訊號。
環球時報報導,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表示,石破茂上台後,中日關係出現階段性緩和。在台海議題上,日本不再像安倍、岸田時期那樣「高頻挑釁中國底線」,區域緊張度有所下降;經濟層面,日本重啟並積極推進中日韓合作機制,三國自貿協定談判再度升溫,有望為東北亞安全與供應鏈穩定提供緩衝。
呂超認為,未來中日關係走向取決於日本新首相施政取向。若保守強硬派掌權,可能重拾對中制衡路線,削弱當前緩和態勢;若延續石破時期有限協調思路,還須以確實制度鞏固經貿合作與風險管控。
他說,在美國亞太戰略施壓下,中日結構性矛盾仍可能使雙邊關係面臨「緩和與摩擦交織」的複雜局面。因此對於日本下階段的對中政策走向,仍需保持高度關注。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主任盧昊分析,石破茂任內中日戰略互動改善,摩擦緩和且交流復甦。但中日結構性矛盾相對固化,日本仍以支持配合美國「對中競爭」為基本方針。伴隨著日本「政治大國化戰略」的深化,日本的戰略態勢日益彰顯出「對中競爭乃至對抗」的特徵。
盧昊認為,日本至今難以擺脫面對中國時的「複合性焦慮」。因此,相較於「對中協調」的一面,另一面的「對中制衡」未來仍將在日本對中政策的兩面性中,占據主導性。
他說,日本新首相上台,中日關係特別是高層協調、風險管控將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如果是政治保守色彩濃厚、對中態度強硬者上台,日本對中政策的消極性、破壞性可能再度凸顯,並導致雙邊關係惡化。(編輯:邱國強/呂佳蓉)11409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