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9 19:13(9/9 19:55 更新)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9日電)立百病毒近期受關注,疾管署今天表示,國內2018年起已將其列為重點監視疾病,整體評估感染風險低,但仍不排除列入法定傳染病。中央社記者整理QA,深入瞭解立百病毒。
Q:立百病毒是甚麼?感染途徑為何?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立百病毒(Nipah Virus, NiV)自然宿主為蝙蝠,在狐蝠屬及其他蝙蝠物種身上被發現,可造成如豬、馬、羊、狗、貓等動物感染,再傳染給人類。
人類遭感染途徑,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說明,主要是接觸生病動物,或其口鼻分泌物、組織所感染。食用到受感染蝙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椰棗、樹汁等,也可能導致感染。
疾管署指出,孟加拉與印度疫情均發現,立百病毒可經由接觸患者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引起人傳人案例。
Q:感染立百病毒可能造成甚麼症狀?
立百病毒感染症初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有些無症狀,有些呈現輕微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個案可導致腦炎及抽搐,並於24到48小時進展至昏迷。康復後可能有後遺症,如抽搐或人格改變。
Q:國際疫情及防疫措施變化?
曾淑慧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就把立百病毒列為高風險病原,希望各國加強疫苗與藥物研究。
根據國際媒體報導,印度南部地區日前出現立百病毒病例。南韓疾病管理廳近日也宣布,新增立百病毒感染症為第一級傳染病,所有從印度和孟加拉入境的韓國人士,均須完成健康申報。
不過曾淑慧指出,WHO在今年8月評估,立百病毒對印度等局部地區有風險,但對其他國家風險較低。
Q:國內防疫措施與風險評估?
曾淑慧說明,國內在2018年將立百病毒列為重點監視疾病,並已建置檢驗技術與流程,醫療院所若符合相關通報條件,都可通報、採檢、送驗;不過累計至今都沒有收到相關通報。疾管署也持續監測社區中不明腦炎個案,已檢測2000多例,都沒有驗出立百病毒。
動物傳播部分,曾淑慧指出,國內雖有蝙蝠,但根據農業部檢驗,國內蝙蝠沒有監測到立百病毒;而且台灣的蝙蝠種類,跟目前流行區印度、孟加拉,屬於不同亞種,加上蝙蝠飛行距離有限,台灣蝙蝠跟印度、孟加拉蝙蝠間沒有交流。
曾淑慧表示,國內養豬產業大多已是現代化、科學化養豬場,因此豬隻接觸蝙蝠尿液、排遺,或是食用到受其污染的食物、水果風險都較低。加上印度、孟加拉又是非洲豬瘟國家,農業部已禁止從當地進口豬隻,因此整體評估國內立百病毒感染風險低。
疾管署持續將立百病毒列為重點監視疾病。疾管署長羅一鈞指出,近日國際疫情和流行病學表現並無明顯改變,疾管署會持續提供通報與檢驗管道,但若後續觀察到國際疫情有所變化,也不排除把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編輯:張雅淨)114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